财经敦

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有何差别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24-11-23 08:43 阅读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和新年、清明、中秋好像不太一样:在我们普遍认知中,其他四个节日都和历法气候有关,唯独端午节,好像是为了纪念某个人——楚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国人感念因而自发兴起纪念活动(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原本是自战国开始的民间节日,而后逐渐得到官方认可。

但其中端倪也颇多:比如挂艾草、戴五彩线等习俗,显然很难和纪念这些古人扯上关系。

驱邪避疫

事实上,端午节的源头可能比屈原、伍子胥都要古老,其习俗众多、融合各地风土人情,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据统计,端午节是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的,有二十多个名称,大家熟知的有端阳、重午节、龙舟节、艾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粽子节、五黄节等等。

至于我们最熟悉的“端午(端五)”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本义为正,午为中,古人以天干地支作为载体,行天地之道以契合人事。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中的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符合古人的价值取向而得以推广。另,“端”也有“初”的意思,因此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也称端午。

而艾节、菖蒲节、天医节等名称,都和中草药相关。民间认为端午是草木药性最强的一天,据传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而菖蒲、艾草在中医里有辟邪作用,且艾、菖在端午长势尤为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邪的习俗。

此外很多地方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称“五月五,五黄三白过端午”。故“端午节”也称“五黄节”。“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蛋黄(或黄豆)及雄黄酒,“三白”即茭白、咸鸭蛋蛋白、白切肉。很多人熟悉雄黄酒,大抵是因为从小到大看过的各类翻拍的《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型。古人认为雄黄酒可破解蛇蝎蜈蚣等毒,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江南有谚语:“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

端午节不少习俗都有禳毒驱疫的意义,这是因为端五原本就是“恶日”。而五月时值仲夏、疫疠流行,传统上也被认为是“恶月”。古人在五月为了预防疫病,有不少清洁禳毒的措施。最迟于东周成书的《夏小正》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于五月已有储存兰草作沐浴之用,以及采谷物煮豆汤消暑的习俗。

而这期间的活动也以安息静养为主,《礼记•月令》中用“阴阳争,死生分”来形容五月,并提倡在五月斋戒节欲。汉代《风俗通》更是记载“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尝君田文,就是出生在五月初五,父亲田婴直接要将这孩子扔掉,因为觉得恶月恶日出生的孩子不吉利。

今天很多端午习俗,仍然可以看到这种驱邪避疫的色彩:比如很多地方要在端午当天早起,太阳升起之前戴好五彩绳到河边踏青,揪一点艾蒿戴在耳朵上,这样来祈愿一年都不会被毒虫咬。还会用河水洗手洗脸洗眼睛,折柳树枝回家挂葫芦,在门口挂小猴。还有的地方则是在日出前登山取露水——古老的修禊礼和登高祈福礼,依旧清晰可见代代相传。

龙舟

除了驱瘟去疫之外,龙舟也是端午的标志,因此端午也称“龙舟节”。闻一多在《端午考》中认为,这是迎涛神祭龙图腾的习俗,在鼓声中划动龙形的独木舟竞渡,绘图腾神。并主张它最早源于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此外吃粽子也与龙有关,先民将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以祈求健康平安的古老祝愿。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端午划龙舟,最初是南方先民以竞渡的方式祭祀龙祖。同时北方也存在着“五月初五为恶日”的风俗,两者融合后各种习俗交织,又被附会为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最终形成如今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申遗

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它能够先于春节、清明、中秋跻身世界“非遗”,不得不提当年的申遗工作和我们隔壁的韩国。

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消息当时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媒体网络沸沸扬扬,很多人纳闷:中国的端午节是本源,历史更悠久,为何不放假不发扬?这种心有不甘的反思,也使有关方面的紧迫感增强,端午“申遗”得以提速。2006年端午节与70项民俗一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端午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凡此种种,都为端午“申遗”埋下伏笔。

2008年,中国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定,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

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家乡,湖南汨罗市是屈原投江的地方,湖北黄石以赛龙舟为核心,而江苏省苏州市是端午纪念伍子胥的代表地区。各地习俗虽然不尽相同,但核心主题一样,都是祭祀、驱瘟、除恶、消灾、祛病,其中尤其以湖北省的秭归县和黄石市更具典型性。

屈原诞生地秭归乐平里,从明代开始就自发组织骚坛诗社,每年端午节咏唱“时维五月兮,节届端阳;竞渡龙舟兮,吊古忠良”,400年来传承不息。在黄石,西塞山神舟会有着整套完备的活动方式,从神舟扎制、唱大戏、祭祀、巡游到最后的送神舟下水,一系列仪式历时40天,群众活动丰富多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期间时间最长的祝福和祭祀活动。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2008年10月,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总部递交了申报书和相关材料。没想到,年底申报文本却被退了回来,理由是文本格式不规范,涉及多个省份缺乏授权文件且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过于复杂,没有通过。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对申报书进行多次修订,使中英文对照更加通俗易懂。2009年9月,申遗成功。

其实,推动了我国端午放假和申遗的“韩国抢注事件”,本质上是个乌龙:韩国申遗成功的叫端午祭,核心在一个“祭”字。古代半岛的新罗政权,被认为是现代韩国的民族之祖。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为纪念新罗大将军金庚信、抗击倭寇的韩宗愈,还有大唐名将苏定方而设立。祭祀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开始,一直到农历五月六日结束,历时五十多天。这里头保存最好的,就是江陵地区的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不仅祭祀古代将军,还包含了丰富的游艺民俗,如摔跤、秋千、投壶、拔河等。是韩国现存的乡土神祭祀活动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最完整的民俗活动。在现在韩国这个高度西化、教堂遍地的社会里,一群人保存着上千年祭祀习俗,还坚持一个月,所以韩国拿端午祭申遗,也就成功了。

韩国的端午祭和屈原没啥关系,和中国的关系更多在于祭祀了救援新罗的唐将苏定方。其庆祝方式、节日内涵和纪念对象都与我国大相径庭,确实有其本国特色。文化本身就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过程,这次事件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端午,并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算是助攻了。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南海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