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凯旋 李贝贝 北京报道
进入到2024年,有关部门对于房企融资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1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方面表示,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召开会议表示,筛选确定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
业内专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融资政策从此前的“支持企业”转为“支持项目”,实际上是对“保交楼”政策的再度加码。除了融资政策的优化速度在加快之外,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放权”是否会影响楼市下一步的走向?
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即将出炉
针对如何满足房企融资这一难题,住房城乡建设部给出了执行路径,表示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
同时,住房城乡建设部方面表示,国家层面将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信息平台,实行周调度、月通报。
就在同一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召开会议表示,部署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方面表示,要按照公平公正原则,筛选确定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
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方面强调,对于符合授信条件的项目,要建立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对于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给予支持。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话音刚刚落地,1月27日上午,广州便发文表示,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由此,广州也成为了首个落地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城市。
与以往有何不同?
众所周知,自2023年开始,市场上便不断出现“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声音。但从效果上来看,当前整个房地产行业仍旧处于融资的“堰塞湖”。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房企融资政策虽然出现边际改善,但非银融资规模延续下降的态势。行业全年共实现非银类融资7222.7亿元,同比下降15.1%。其中,信托融资规模锐减,海外债发行也保持低水平。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此次基于项目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实际上是‘保交楼’政策的强化版和延续版,充分说明了对于‘保交楼’工作的重视。”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方便表示,1月底前第一批项目名单落地后即可争取贷款。严跃进认为,这也说明了在协调机制下,融资效率在提高。
“协调机制的目标是要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这恰恰体现了融资从‘支持企业’到支持‘项目’的微妙变化,也说明了过去一些融资支持政策或有效率打折的问题,不能直达项目端。新政可以看作是通过协调机制打通融资堵点,在‘保交楼’环节中促进房地产与金融的良性循环。”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住建部给各地调控“放权”
1月27日,广州发文表示,取消建筑面积120平米以上的住宅限购。“广州(在优化政策方面)每次都打头阵,说明其他3个一线城市放松的概率也在增大,或者说增强了市场对于限购进一步调整的预期。”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广州新政的前一日,即1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早在2023年12月20 日,海口就已经将调控自主权给予各县,表示:“在坚持‘房住不炒’、继续实施‘全域限购’的前提下,充分赋予各县市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自主权,落实城市主体责任。”那么,此次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放权”操作有何深意?
“广州新政为其他城市政策调整方向提供了参考,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城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调控优化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总经理杨红侠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在严跃进看来,“放权”意味着各地政策从“放松”转向为“精准”,此前虽然也有“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表述,但各地政策总体上还是高度一致,创新性不强或者药效不好。“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各地在春节后若是预判市场企稳有困难,预计还会迎来一大波宽松政策”。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网友看法
1、网友小月婆大人:转发了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