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为什么大家不信6.8亿大奖

来源:世事冷思 时间:2024-09-19 09:27 阅读

2024年2月6日晚,福彩双色球第2024016期开奖,本期136注一等奖有134注来自于贵州,且其中133注一等奖由一个投注站所中,总奖金达到6.8亿多元。在此之前,国内彩市的最高奖金纪录是双色球5.7亿巨奖。本次福彩双色球6.8亿元巨奖,是双色球在2024年开出的第1个亿元奖,距离2023年12月12日晚广东广州1.44亿巨奖相隔56天,也创下了国内彩票大奖金额之最。

据贵州广播电视台2频道官方微信《百姓关注》报道,2月7日上午,记者在贵阳见到了中奖人段先生(化名),段先生称,自己今年28岁,平时做点小生意。段先生告诉记者,昨晚他在手机上查到了中奖的消息,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天一亮就开车直奔贵阳领奖。

中奖人段先生称:“我刚开始都不太相信,核对了好几次,太高兴了,都睡不着了,我就从平坝直接开车来贵阳。我(研究过)根据走势,然后我选出来几个号,再根据我自己的幸运号,再组合起来,我会按着这一个号连续买一段时间,过年时会给家人分享这个事情。”

然而,与幸运的28岁小伙兴高采烈的场景截然相反,网络上对于此次大奖,几乎是一片质疑声。而这种质疑声,几乎发生在近年来每次大奖曝出之后。

换言之,人们与其说不相信一位28岁小伙子成为幸运的大奖获得者,而是对”中大奖“这件事的过程和结果都充满了质疑,质疑其是否有内幕,质疑为何有人会违反常理,在某个号码上连投数十、数百注。”假的,一定是假的“,几乎成为了不少人对于彩票大奖的心理定势。

彩票中奖是一种必然的小概率事件

坦率而言,部分人以“自己从未中过彩票,为何有人一中就是上亿”来质疑彩票巨奖,这种说法是因为他们对彩票的本质还不够了解。彩票是一种概率游戏,依据的是严格的数学模型和概率论。彩票发行机构设置不同玩法和奖项,其中头奖往往设定为极低的中奖概率,比如几百万分之一甚至上亿分之一。由于参与人数众多且持续不断购买彩票,尽管单次中奖概率极低,但在足够大的基数下,偶尔出现巨额奖金的情况符合统计学上的大数定律,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偶然事件的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

同时, 彩票销售往往采取滚存的方式,即当期未开出的头奖奖金会累积至下一期,这样就可能导致奖金池积累到非常高的数额,形成所谓的“巨奖”。这样的高奖池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彩票,刺激销量增长。

当然, 巨额奖金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话题,彩票发行机构也会利用这些新闻事件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彩票的关注度和购买欲望。也因此,每期彩票中奖结果公布,彩票发行机构不会对那些金额几百元、几千元的小奖结果进行宣传,虽然这部分中奖金额才占据了大头。

就以此次曝出6.8亿大奖的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第2024016期开奖公告来看,中奖金额为5元的六等奖,中奖注数为1055万6478注,中奖金额为10元的五等奖,中奖注射为125万7143注,这意味着,至少有数以百万计的彩民中奖。但公众会关心这价值几元的小奖及中奖者姓甚名谁么?

彩票史上的多次丑闻让公众“怀疑一切”

但不得不说,人们之所以会对彩票巨奖的真实性产生质疑,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彩票开奖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部分彩民认为开奖结果可能存在人为操控或者缺乏充分的公开监督。相比于国外,我国大奖得主基本不会公开个人信息,虽然彩票发行机构称这是为了保障得奖者隐私,得奖者个人恐怕也希望采取这一方式保护自我,但如此做法,让其公开透明性也不复存在。

如果彩票行业过去曾经出现过丑闻或者负面报道,例如内部人员舞弊、系统漏洞等,会加重公众对当前巨奖真实性的疑虑。

遗憾的是,国内彩票史上,此类重大丑闻多次发生。发生于2004年的西安宝马彩票案, 17岁的刘亮在一场即开式彩票销售活动中抽中了宝马车大奖。然而,他却被指控涉嫌彩票造假。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体彩中心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最终调查发现,该案的涉案人员广泛,包括彩票承销商杨永明等多人在内的多人涉嫌作弊。

经查,2004年3月20日至25日,体彩承销商杨永明在西安市承办6000万元即开型体彩销售活动中,采取二次抽奖等违规兑奖方式,事先设法确定特等A奖的信封号码和兑奖时不登记彩票与号码,与负责彩票兑奖和保管中奖彩票的孙承贵预谋,联系“票托”王长利(化名王军)、岳斌(化名杨小兵)、刘晓莉等人持已兑过奖的彩票实施骗取特等A奖。3月20日、22日、24日,这些“票托”分别上台进行二次抽奖,三人各抽得特等A奖,骗取三辆宝马牌轿车和人民币现金36万元。主犯杨永明被判有期徒刑19年,陕西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原主任贾安庆被判有期徒刑13年.

而在另一起丑闻中,从2001年12月到2002年11月,深圳市彩世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承销彩票之机,先后在广东、浙江、上海、重庆、甘肃、辽宁、江苏等省市的17个城市作弊20起,非法获利4448万元。这起案件被称为迄今为止“国内案值最高、涉案人员最多、涉及省市最广的特大彩票诈骗案”。

连续不断的丑闻,一次次击溃公众的心理防线。当出现投注金额巨大或者投注方式看似“精准”的情况时,民众觉得难以置信,认为如此精确地命中大奖的概率太过离奇,从而怀疑是否存在内幕操作。

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

或许,彩票发行机构也会有怨言:虽然曾经有丑闻,但相关人员已经被抓,而且在中国彩票史上,这依然是小概率事件,为何人们要抓住小概率丑闻,而对每次大奖都抱以怀疑的态度?

实际上,有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和政治学家都研究过,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信任如何受到社会经济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被称为“信任的社会学研究”或“信任的政治学分析”。

其中,一位重要的学者是德国的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他在著作《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分析,信任建立在幻觉之上,可利用的信息少于保证成功的信息。也就是说,信任是我们依靠自己已知的信息,去推断或者预测出信任对象的信息。就好比信用卡一样,从银行账户中写一张超出账户余额的支票,于是账户就被“透支”了。同理,信任就是一种对信息的透支。

当下公众对于彩票大奖的怀疑,并不仅仅是对大奖彩票得主个人的身份怀疑,而是基于之前对彩票业积累的已知信息:彩票业确实发生过多次重大丑闻,就像中国足球,一旦丑闻累加到一定程度,人们对彩票的信任账户余额几乎被清零,当下一次彩票中奖结果公布,出现了大奖,人们可动用的已知信息几乎全是负面,怎么可能不产生怀疑、担忧?

尼古拉斯·卢曼还在著作中分析了关于制裁的可能性。这里的制裁包括对信任者和被信任对象的两种制裁。制裁分为法律上和道德上的。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我们对被信任对象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你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一旦真相暴露,那个背信者要受到处罚,你也因为盲目信任,成为大家指责的对象。卢曼总结为,道德在罪责推定中起的作用,远超出法律范围。

显然,当下公众对于彩票及大奖现象,就存在类似的心理:很多人因为此前连续发生的 丑闻,对彩票发行模式有一种深深的不信任感。当大奖曝出,大家会觉得:如果我相信大奖中奖过程和结果是合理的,如果再出现类似于西安宝马彩票之类的事件,我就会因为盲信,而成为被大家所嘲笑的傻子。

因此,很多人怀疑彩票大奖的过程和结果,其实是一种集体道德制裁的表现:我们曾经因为相信而被骗多次,所以面对大奖表达自己的不信任,其实就是在向彩票发行管理者一次又一次发出信号:如果当下彩票行业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不得以解决,人们的不信任投票就会持续下去,直至所期待的彩票发行体制改革发生。

也因此,不妨将当前彩票大奖后的公众反应,看作公众与不合理、不完善的彩票发行模式之间的博弈。只不过,目前看来,彩票发行模式的问题仍未得以彻底整改,公众的博弈之路还要继续。

网友看法

1、网友善良清风J:就算我愿意让一个普通人中6.7亿,你们觉得主任,国家,会让一个普通人中6.7亿吗?不要说6.7亿,就算是0.67亿,0.067亿他们都不想让一个普通人中

2、网友和谐世界1996:2.2亿元中奖调查不了了之,警方也没有介入调查,怎么让人们相信6.8亿中奖没作弊

3、网友陌狐狐:据说中奖者买前还发布了预告

4、网友共明:现在不得不相信母猪比猴子还会爬树还更快。

5、网友喜哩蝴秃:公信力缺失才是关键 足球,彩票,股市 三大无解难题

6、网友奋发海风Gx:就问你一句,你信吗?

7、网友幽默山雀k00:为了杜绝作弊即停售,即开奖

8、网友知情达理芒果GY:既然一直在守号,就请晒出以前没中的彩票!

9、网友云淡风轻xxw:把不想要的号码球比落入孔做大0.01毫米,想要的号码常规尺寸,我当着你的面摇奖你也看不出破绽!

10、网友无锡大表哥:就当笑话看看就行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