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两会声音透露汽车产业新方向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时间:2024-11-22 07:52 阅读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过去一年间,汽车产业在“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取得了多项创造历史新高的成绩。

今年全国两会上,汽车产业发展再度成为重要议题,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着促消费、双碳、智能化、出口等关键词建言献策。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5次提及了汽车产业。在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明确强调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

在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也提及了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相关内容。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内容,对今年汽车产业的发展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将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消费

回顾2023年,汽车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和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二是汽车等大宗消费稳步回升;三是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及了要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在促消费的方向上,从过去的促进汽车消费,已转移至促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消费。足以看出,目前汽车产业的结构已发生深度改变,智能化、电动化汽车逐渐成为主流。

崔东树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相差4倍,因此,国内汽车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未来需要将扩大汽车消费和促进产业长远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汽车消费政策,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崔东树认为,稳定大宗消费的核心是稳定汽车消费,加快建设现代汽车流通体系,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也建议进一步完善汽车消费环境,特别是对于限行、限购政策,建议采取“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赋能下的智慧交通管理,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合理规划与建设,收取一定通行费的市场调节手段”等措施,替代行政管理手段,以此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并消除部分消费者车辆使用公平性等问题。

朱华荣认为,出台更有力度的“以旧换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老旧车更新换代速度,也可以有助于促进汽车消费。

增强中国智驾竞争力从规范入手

汽车智能化被业界定义为产业竞争的下半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

近年来,我国智能驾驶行业快速发展,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驾驶的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场景实现广泛应用。国家有关部门也陆续发布政策文件,并着力推进智能驾驶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但从实际情况下,当前行业内的智能驾驶产品在功能定义、安全性能、人机交互、运行条件、数据应用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存在驾驶安全和数据安全隐患。

为此,多位代表、委员均建议需要从法规角度规范智能驾驶行业。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明确智能驾驶法律责任认定的议案。

冯兴亚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使用场景不断拓宽,但立法进程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法律滞后带来的弊端逐步显现。建议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加机器驾驶人定义、责任承担划分等内容。同时,建议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驾驶专门法律。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也建议尽快建立辅助驾驶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快辅助驾驶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验证标准落地应用,细化驾驶员在环境风险提示等人机交互要求,规范辅助驾驶功能的正确使用,打造更安全的辅助驾驶体验。

围绕着与智能驾驶息息相关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问题,雷军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智能驾驶数据的合规措施及产品标准的实施细则,同时建立统一的智能驾驶安全监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赋能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朱华荣则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确权,需要从立法层面入手。因此,他建议进一步在汽车行业落实《数据二十条》规定的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立的数据产权规则,促进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

多举措护航汽车出海

2021年、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了200万辆、300万辆台阶。2023年更是跨越了两个百万级台阶,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

与此同时,我国的汽车出口在规模和金额上首次双双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推动过去一年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丹指出,尽管增势迅猛,但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围绕这些挑战,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在顶层设计方面,冯兴亚建议相关部门加快统筹出口共性课题、优化出口监管机制。李丹则建议,可考虑成立“中国车企出海智库”,邀请具有丰富国际化经验的研究机构,对海外经营架构、合规、融资、税收等实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定期将细化的政策建议汇报给商务部和各相关部委,为政策落地和行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在金融支持方面,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建议成立国家级终端消费信贷金融平台,给予出海的自主车企信贷资金及贷款服务支持,保证自主车企在海外与外资车企竞争中没有明显的金融政策劣势。

在专利保护方面,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零束科技党委副书记刘懿艳建议加大对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包括建立专项专利资助机制,鼓励和引导车企申请海外专利的积极性和资金投入,提高海外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效率。

汽车出海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过程,还需要产业链的高度协同。张兴海建议制定帮助中国供应链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行动方案,支持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分工与竞争,进而为中国车企的出海做好“粮草先行”的准备。

推动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汽车产业迅速朝着电动化转型,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也是为了推进绿色能源转型,进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有效降碳。

但目前,欧盟、美国等地相继出台“反补贴”“碳关税”等系列政策,使得我国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受阻。同时,现行的“双积分”办法还未与碳排放体系衔接,这也进一步减缓了汽车企业的碳减排进程。

对此,张兴海建议相关部门推动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的国际互认,特别是加强与欧盟的低碳发展合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打通碳排放相关阻碍。雷军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推动与国际数据库的衔接互认至关重要。

而聚焦到汽车产业本身,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建议可优先促进《积分办法》与碳减排体系的衔接机制,让减排不足的企业向减排优秀的企业购买碳积分,进而促进行业更加积极地推动减排降碳。

此外,推出相应的碳减排扶持政策,加强数字化碳管理工具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着汽车产业践行“双碳”提出的重要建议措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表示,“双碳”目标确定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基调。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有利于促进企业、行业、各行政区划加快建立自己的碳排放管理体系。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