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高见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几乎每个地方都会喊出的口号,但从一句口号落实到具体举措要做什么?政府如何更好服务企业?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苏州市副市长张桥接受了包括南都记者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在一个半小时内,张桥详细介绍了苏州产业发展、投资融资、人才招引等方面的政策考虑,并举例介绍了这些做法所产生的效果。
苏州的招商引资近些年表现火热,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多项指标一度比肩京沪,网上也不断有文章分析“苏州模式”。但当地并不满足于此,去年末召开的苏州市招商工作专题研修班,直言苏州GDP增速被成都和武汉反超,需要居安思危调整优化招商体制机制。2024年开年,市委书记刘小涛率团赴海外招商,并多次召开推进会、培训班。从中可直观感受到官方的紧迫感。
采访中,张桥的发言一直围绕政府如何更好服务企业,其中的多项做法转变了双方的“姿态”,由过去的企业填表申报走程序,转变为政府主动发现和了解企业诉求,并上门提供服务。例如,利用大数据画像,政府可以主动发现企业用地需求,也可以为创新型企业融资背书等。在张桥看来,这一系列服务企业的举措,正是苏州冲击“三万亿之城”的基石。
“我们建立起一支企业家抄起电话就能联系到的干部队伍,希望的就是企业有什么诉求,都能让我们尽快知道,更好服务企业家。”他说,“我自己也联系很多企业家,大家觉得苏州现在企业服务做得确实不错,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改进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苏州市副市长张桥。
谈企业融资
支持创投基金做耐心资本,政府建立风险池帮助分摊风险
南都:支持创新型企业融资是今年全国两会热议话题之一,你有何建议?
张桥:我今年的一份提案就是关注如何更好利用创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过去二三十年,创投基金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调研统计,注册制开放改革以来,科创板和北交所90%以上企业、创业板60%以上企业,都曾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充分说明创投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但我们毕竟发展比较晚,和一些国际先进地区还有不小差距。比如多元化的、长期支持的资本还比较少。分析发现,科创板企业从创立到上市约为14.7年,但现实中大部分基金的投资周期是5~8年,到10年的都非常少,很难做耐心资本,很少能长期陪伴企业发展。创投基金支持原始创新、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比较欠缺,更多是偏后端,偏向私募股权投资。我们还面临一个挑战,国内创投基金缺乏多元化的退出机制,54%左右是靠IPO退出,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从调研到的重点难点出发,提了几个建议,更好利用多元资本,特别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我们希望借鉴欧美的税收机制,创投基金陪伴企业时间越长,退出时就更能获得相应的税收优惠,以此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此外,我们也希望国内发展更多元化的退出渠道,让其更通畅,打造更好的创投心态。
南都:苏州的创投基金情况如何?能起到你希望的支持创新效果吗?
张桥:苏州现在有超过2400只基金,管理规模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应该说创投基金对苏州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苏州的经验可以总结为几方面:
一个是发挥“有为政府”的角色。我们学习兄弟城市做法,成立了苏州创新投资集团,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400亿元,围绕“1030产业体系”进行布局。我们还成立了天使基金,投资“1030产业体系”之外的未来产业。我们也鼓励更多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特别是投硬科技。为什么不敢投早投小,除了募资周期短,也存在双方不匹配,投资机构可能缺少能看准投资机会的专业人才。我们既要找到有耐心的资本,也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创投人才队伍。
此外,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帮助初创企业成长。为此,我们推出了初创指数贷。很多初创企业可能只有一个想法,没有知识产权,我们通过一个相应的模型为其打分,排名前列的我们会推荐给合作的银行进行投资。我们也建立了专门的风险资金池,帮助企业和银行规避风险。通过这些举措让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尽快在苏州成长起来,进而与创投机构形成闭环。为什么这么多基金在苏州寻找好的项目,主要还是因为苏州好项目确实比较多、科技型小企业初创型企业比较多。
苏州工业园区(无人机照片)。苏州工业园区常年领跑全国,专注实体经济,筑链强链延链,正成为全球工业地标。 新华社发
谈服务企业
大数据为企业画像,预估企业需求主动上门服务
南都:苏州正在冲刺“三万亿之城”的目标,如何实现?在新经济新产业方面怎样部署?
张桥:我想先简要介绍苏州的情况。我们通常用123456概括苏州:苏州的GDP排在中国所有城市第六位,经济底盘比较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在第五位,发展质量比较高;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排在第四位,科技创新活力比较足;出口总额排在第三位,城市比较国际化;规上工业总产值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深圳,实体经济比较强;人均预期寿命排在第一位,是一座非常美丽宜居的城市。
回到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冲刺?首先,654321让我们有了一定产业和人才基础,未来三年我们的目标是345,用三年左右时间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这样我们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应该能迈上5万亿台阶,推动GDP达到3万亿。
为了实现产业发展目标,我们首先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苏州产业门类比较全,我们将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10个产业集群,涉及30个产业链,为每一个产业链我们都单独建立一套工作机制,由一个市领导牵头负责成立跨部门专班,体系化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服务业领域,我们也会打造一个类似的服务体系。此外,我们还打造了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涉及高水平大学建设、国家实验室等高能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等,主要目的是全面推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相信通过几年的努力,在科技、产业以及科技产业融合方面,我们会有比较大的突破。
南都:这其中如何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张桥:民营经济是苏州的压舱石,我们希望从三方面着手为企业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增强企业信心。
在线下,从苏州市级到县区和乡镇,我们都建立了企业服务中心,企业有问题可以直接到中心咨询办理。我们组建了一支超过一万人的助企员队伍,每个助企员都负责定点联系几家企业,这样企业有问题就知道该打电话给谁,能联系到谁。另一方面,我们搭建了线上平台“苏商通”,12345也开通了企业专用号码。我们建立起一支企业家抄起电话就能联系到的干部队伍,希望的就是企业有什么诉求,都能让我们尽快知道,更好服务企业家。我自己也联系很多企业家,大家觉得苏州在企业服务做得确实不错,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改进空间。
第二方面,我们主要围绕企业的生产要素提供保障,从而激发投资活力。苏州企业特别多,仅制造业就超过16万家,他们对要素保障有较多要求。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做法满足企业需求。比如,我们现在建立了“数据得地”机制,打通各部门数据为企业画像,用增长速度、人才招聘速度、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指标,预估企业用地和厂房需求。也就是说,不需要企业主动填报任何表单,我们就会主动上门联系企业协助办理业务。通过这些要素保障的举措,增强企业活力。
第三我们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推动企业做优做强。我再举个例子,我们在苏州成立了大企业研究院,评估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体量,帮助他们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第二阶段我们更关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从产业链角度发力,用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一起跟高校院所合作,共同推进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
工人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的亨通集团绿色光纤预制棒智能制造生产车间忙碌。新华社发
谈改善营商环境
招募涉外法治人才,服务企业出海
南都:前面多次提到人才的问题,苏州刚晋升为特大城市,未来如何持续吸引人才流入?
张桥:苏州的人才引入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苏州的乡镇企业吸引了上海等城市的工程师过来帮助技术改造,那时苏南地区有个专业名词叫星期天工程师,到周末这些专家会坐火车来苏州指导工作。我们对人才是“但求所用、不求所有”。上世纪90年代就到了第二阶段,随着更多外资企业来到苏州,我们进入全球引才阶段,“既求所用、也求所有”,帮助我们奠定了现在的产业基础。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去年网上有一篇帖子特别火,说苏州一个地级市在疯狂建大学。我们所作的就是,帮助本土的苏州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同时C9高校都在苏州有合作布局,此外我们还和牛津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国际高校合作。让这些高校院所来到苏州,帮我们培养本土人才,加上我们不断在全球招引人才,苏州应该说奠定了比较好的人才基础。
如何支持这些人才留在苏州发展?我们会从生活创业的方方面面考虑,比如子女入学、住房、父母医疗养老等需求。这两年我们在打造苏州科技商学院,让这些人才来此进修,我们还制定了跟班学员制度,让政府内部的优秀年轻干部一起学习,既能让干部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产业,也让年轻干部了解企业家的需求,让企业家了解市委市政府的想法。
南都:当下改善营商环境有哪些考虑?
张桥:苏州现在创新型企业比例越来越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家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也是围绕企业的诉求服务企业家,改善营商环境。
比如,针对科技创新,我们希望不折不扣落实加计扣除、财政贴息等政策,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通过“一件事一次办”“免证苏州”等改革,让企业办事更简单。在法治化保障方面,苏州可能是全国第一批喊出“亲商、安商、富商”口号的城市,我们希望尽量不扰动微观经济,尽量不麻烦企业,尽量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撑和帮助,我们希望通过法治化措施保障这一点。第三是帮助企业和国际接轨,苏州现在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专业人才,帮助企业解决走出去的各方面诉求,如法律合规、知识产权保护等。我们正在大力招募和培养这样的人才,通过制度化安排,为企业提供比较便利的涉外法律服务。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采写:南都记者宋承翰 潘珊菊 陈秋圆 发自北京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