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大湾区,正在变成一座城。
01
大号“地铁”,横空出世。
据报道,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即将开通运营,将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铁“四线贯通”,连通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惠州5城。
一条全长258公里、横跨5座城市、呈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呼之欲出。
城际铁路并不新鲜,跨城地铁早已有之,但这条交通大动脉最具创新之处在于:地铁化运营。
其一,四条城际线路,并非由传统的铁路部门建设运营,而是交由地铁集团。
这些线路的站台、标志、报站,都与地铁相差无几,但票价标准可能有所差异。
其二,超级城际,采取的是“站站停+大站快车”公交化、地铁化运营模式。
短短258公里,设了39个站,最高时速200公里,不同于传统的铁路。
其三,随到随走、无需提前购票,连一般的交通卡都能使用,与高铁、城际铁路有了实质性差别。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已不再是传统的高铁,而是“城际地铁”或“大号地铁”。
事实上,“城际地铁”并非第一次出现,在此之前,广深铁路、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就已采用地铁化运营模式。
而在不远的将来,整个大湾区,都将被“城际地铁”串联起来,“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让不同城市连成一体。
02
“城际地铁”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根据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我国既有高铁、城际铁路等铁路网络,又有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过去,这是两套体系,一边归国铁集团,一边归本土地铁公司,可谓泾渭分明。
铁路系统着重跨市跨省出行,高铁以省际、大城市间通行为主,城际铁路侧重城市群内部,半径在100公里-300公里。
与之对比,地铁以城市内部的交通互联为主,并向外延伸到都市圈范围,半径多在50公里以内,即使是跨市地铁,一般也不会超过100公里。
铁路的优点在于速度,京广之间朝发夕至早已成为现实;而地铁的优点在于客流量,覆盖站点更多、间隔时间最短、承载的客流量更高。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交通模式,为何能最终融合在一起?
一方面,在都市圈、城市群为主导的城镇化下半场,跨市连通成为刚需。
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如同一个同心圆,层层递进,不断向外延伸。
过去以中心城市为主导,多数都是单打独斗,各自发展。
但当城市不断向外蔓延,地理边界趋于消失,逐步融为一体,都市圈、城市群的出现可谓顺理成章。
都市圈以同城化为标志,城市群以一体化为目标。
交通的互联互通是基本前提,高铁、城际铁路与地铁的打通,就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资格建设地铁,跨市地铁的建设需要“曲线救国”。
目前,全国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只有40个开通了地铁,几乎所有三四线城市都被拒之门外。
究其原因,地铁建设,必须要权衡客流量与债务压力,没有充沛的经济、财力和人口支撑,地铁建设只会弊大于利。
早在几年前,我国就已提高地铁建设的GDP、财政、人口门槛,近年来又限制新增城市的首轮地铁规划。(参阅《这些城市的地铁规划,又被“砍”了》)
好在都市圈、城市群战略的横空出世,提供了新的可能。
根据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一些城市借助都市圈战略,将地铁路网延伸到都市圈内部的其他城市,武汉与鄂州、长株潭、南京与马鞍山、成都与简阳都是如此。
“城际地铁”同样如此。借助地铁化运营,将传统的城际铁路变成“大号地铁”,从而助力一众城市变相完成“地铁梦”。
这种模式,未来有望向更多都市圈和城市群复制开来。
03
城际地铁,为何是广东打响第一枪?
作为中国最为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几乎已经连成一体,俨然如同一座城市。
去年底获批的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则是全国最成熟的国家级都市圈,同城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这里既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坐拥密度最高的机场群、港口群,更有星罗棋布的高铁、城际、地铁构筑的交通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珠江口正在开启“大缝补术”,包括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在内的11条跨海通道,将珠江东西两岸连在一起。
无论是从广州到佛山,还是从深圳从东莞,都丝毫感受不到行政边界的存在感,不仅跨市的地铁、城轨等轨道交通纵横交错,跨城通勤更是成为常态。
可以说,许多地方追求的“1小时交通圈”、“1小时经济圈”、“1小时生活圈”,在大湾区早已变成现实。
早在10多年前,全国第一条跨城地铁—广佛地铁,就已开通。
如今,仅广州与佛山之间,就有三条跨城地铁,未来更有18条线路连通。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到2035年,广州将构建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规模达到53条、2029公里。
广州的地铁网络,并不局限于市内,而是向都市圈内外扩张。
根据规划,未来广佛衔接通道将达18条,穗莞衔接通道6条,广州至深圳、清远、中山、惠州等地区衔接通道各1条。
不只是广佛,深圳与惠州、东莞乃至中山、珠海也将完成对接。
数据显示,未来深圳与东莞、惠州之间将形成跨市轨道共17条。其中,深莞之间13条、深惠之间4条。
目前,深圳6号线支线东延、深圳11号线北延、深圳22号线北延、深圳10号线东延及深圳14号线东延等5条正在研究列入五期建设计划。
这标志着,呼唤已久的深莞、深惠跨市地铁,即将从概念走向现实,深圳人口和产业有望持续向两地转移。
届时,在大湾区,各大城市之间不仅将有高铁、动车、城轨连通,还有更具同城化意义的地铁网络贯通,大湾区将在交通意义上成为一个城市。
正是得益于交通的互联互通,珠三角跨城通勤的频次,远高于其他城市群。
数据显示,大湾区内地九市跨城通勤人口总量120万人,日均出行量超过600万人次,仅广州与湾区城市日均出行量就高达307万人次。
广佛候鸟、深莞候鸟、深惠候鸟群体的不断涌现,就是最佳例证。
所以,跨市地铁走在前列,城市融合先行一步,跨城通勤客流量庞大,广东率先开启城际地铁化,就不难得到理解。
04
长三角如同一个省,大湾区越来越像一个市。
大湾区,既有香港、深圳、广州等国际金融中心,也由深圳、广州、东莞、东莞等万亿城市,还有珠海、中山、惠州、肇庆、江门为代表的工业大市。
前不久,广东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黄金内湾,正是中国经济密度、人口密度和企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折合2万亿美元,放在世界,足以跻身全球第10大经济体。
孔雀东南飞。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更汇聚8600多万人口。
企业纷至沓来。大湾区已经拥有超过7.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二。
强大的经济产业、庞大的人口体量、强劲的创新动力,带动了湾区内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密集流动。
跨市地铁、城际地铁、跨海大桥的涌现,正是大湾区不断融合的产物。
在世界四大湾区之中,粤港澳大湾区最为独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开全球未有之先例。
虽然分属不同省份,关税区和货币均存在差异,但粤港澳三地,自古以来就共饮珠江水,文化同源、人缘相亲、语言相通、民俗相近,有着共同的岭南文化基因。
如果说过去三地更是文化层面的认同,如今在高铁、城际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织就的交通网络助力之下,在一座座跨江跨海通道的连通之下,整个湾区的地理边界正在趋近消失。
有论者说,长三角如同一个省,而珠三角更像一个市,这正是基于城市群一条化发展的视角而来。
当然,区位不同、定位有别、产业结构大相径庭,基本面存在差异,大湾区11市各扬所长、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则是共赢之道。
网友看法
1、网友四川省德阳市中江龙哥:没有深圳参与的地铁,是没有灵魂的哈[捂脸]
2、网友风云无忌83843588:老夫哈尔滨到深圳的地铁正在规划中[酷拽]
3、网友英明果断天空oLg:城际0.6元一公里,地铁0.1元一公里。能一样吗?
4、网友QAQ:268公里,一天跑几趟啊[泪奔]。坐到你怀疑人生
5、网友仁爱溪水1DR:268公里从头坐到尾天都黑了
6、网友乐观的辰星Q:论跨市地铁长度,以后最长的是长三角,其次,珠三角。
7、网友好易话为:一句话,票价太不友好了,每公里票价比高铁还高,如果把票价降到每公里0.2到0.3元之间(路程越长票价越低,比如两站以内每公里0.3元,3到5站每公里票价0.25元,超过5站每公里0.3元,最后四舍五入保留到角单位),那么就会有更多人选择搭乘,
8、网友说真话别虚伪:从东莞接一条线到深圳客流量可能更好看
9、网友V卧龙居士V:长三角600多公里长的扬州-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轨道交通连线也快了!
10、网友微软小冰1:几时通到封开
11、网友无双星空vibb:开通日期:不久的将来[捂脸][捂脸]
12、网友认真的喜鹊pe:不知大家研究没有,坐地铁超过了一小时,大家都不爱选择坐地铁。这就是明明有地铁达到飞机场,好多人还是选择机场大巴
13、网友刘德衍法医:山东青岛到日照 和烟台的地铁 一直没有消息。广州到佛山2015年就通地铁了
14、网友路人粉Lola:我看南京到安徽这边也好想在修城际铁路
15、网友谷雨润苗:地铁时速多少?跑完全程多长时间?
16、网友睿智的剑河新咖啡:坐过广深珠城铁,感觉有点乱
17、网友怀揣梦想的优雅星星oi:政府应该继续支持发展地铁,打破央企铁老大垄断局面,
18、网友人源:东莞惠州开通N年了一直在拉凳子
19、网友天问:啥时候柳来河一体化啊。#柳州头条#
20、网友鹏必辉煌74589759:大连到烟台的海底地铁何时落地[灵光一闪]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