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媒体评央美作品被嘲:不懂也请尊重

来源:钱江晚报 时间:2024-09-19 09:27 阅读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项向荣

《超级蜂巢》 图源:抖音网友@乔姐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上,一件名为《超级蜂巢》的作品引发热议。众多网友因其造型为一堆废弃纸盒子摞在一起,吐槽这就是“一堆废纸壳”“一堆垃圾”,“就连收废品的大爷都堆得比这个好看!”声音之大甚至引得作者哽咽道歉。

据作者介绍,《超级蜂巢》又名《这也将会过去》,主体是一摞纸板和会动的纸箱,下面有纸箱被制作、回收和搅碎的视频,还有投影在箱子上向上攀爬的两只手。她的灵感来自于如今消费社会速朽品的代表物——纸箱,它常常被很快地投入使用然后被丢弃、回收、搅碎成为新的纸箱,不断经历被需要和被丢弃的轮回。作者说,她想要表达的是,当代社会中一些速朽品被不断丢弃和回收循环利用,希望不要产生浪费。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产物,它需要与公众产生联系,才能被理解和欣赏。以一般观众的眼光来看,这个作品的确很难欣赏得来,所以导致较广泛的被质疑被责难。但很多时候艺术是抽象的,没有人能够很快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慢慢地琢磨理解。被人称赞的一些艺术品也都经历了这样的历程,比如《泉》。在1917年,杜尚把随手买的一个小便器签上名送至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题名为《泉》,成就了当代艺术的经典。

在各种美术馆,像这样比较前卫的作品并不鲜见,不少观众也发出看不懂的感叹。有些人认为这些作品是故弄玄虚,也有些人认为是乱搞一气。但艺术界人士却认为,《超级蜂巢》这类装置艺术形同行为艺术,一目了然地懂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美学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视觉上的美观与否,而更多地体现在它所能引发的深层次思考。在艺术的世界里,真正的价值往往超越了表面的美丑,而是在于能否触及人心深处,激起共鸣。

公众对于《超级蜂巢》的反应,也反映出了当代艺术在普及过程中的困境,如何让普通观众接受并理解非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如今艺术教育领域值得探讨的问题。

欣赏这类作品,首先你得知道作者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再看看作者想表达什么,以及延伸出或者倡导什么思想。如果你啥也不了解,上来就开批,就显得很肤浅。作为观众,我们不妨放下成见,试图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地走近艺术,感受艺术的力量。

退一步说,我们可能无法欣赏作品,也可能一些作品的确就是故弄玄虚,但是一上来就恶语相加,肯定不是文明的素质,也不利于艺术的创造发扬,我们应该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和多样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