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媒体:油罐混用怎敢成为“公开秘密”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时间:2024-09-19 09:00 阅读

运送完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的油罐车,储存罐未经清洗,就直接装上食用大豆油继续运输。这样冲击食品安全底线的乱象,竟然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

更刺痛公众神经的是,有罐车司机向记者透露,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乱象已持续一段时间;这么做的并非个案,在行业内习以为常。

煤制油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一旦混入大豆油被人食用,可能导致中毒。

食品安全法明确,“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如若如所言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置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何地?置法律的威严和公正于何地!

天津一家生产食用油的公司门口,一名罐车司机正在擦拭卸油口。许多罐车不洗罐的话,司机都会通过擦拭卸油口来应付检查。 新京报记者韩福涛 摄

运输的链条长,参与的主体众多。从运输公司、罐车司机到食用油厂家,任何一个环节严格把关都能有效避免行业乱象的发生。相关报道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一些罐车只是用白纸将罐体外侧喷涂的介质信息遮盖住,再重新张贴一张写有“食用油”字样的贴纸,就能在进厂验罐时堂而皇之地“蒙混过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不容任何闪失。对于敷衍塞责渎职失职者,唯有严肃追责才能以儆效尤、廓清风气。对于目无法纪胆敢越法律红线者,唯有依法依规严惩不贷才能切实维护法律尊严、让食品安全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报道中涉及的中储粮集团近日回应,在7月2日要求下属油脂公司开展排查的基础上,从7月5日开始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在食品领域,信任最易失去,又最难得到。只有彻查问题、彻底整改,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同时举一反三、优化流程做好预防把关,才有可能弥合乱象造成的“信任缺口”。

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下最大气力抓好。从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到不法商家将福寿螺伪装成田螺卖,再到脚踩鹅肠挤粪、烟头扔进鸭肠筐,这些乱象警醒我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一以贯之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丝毫不可懈怠、时刻不能放松。

网友看法

1、网友如坎人生:监管到底在干嘛?

2、网友209649464:投毒、危害公共安全、反人类、渎职,中储粮的相关领导、监管部门负责人应该判死刑!

3、网友熊熊2008:这种情况,监管不严是主要原因

4、网友登上秦岭望秦川:谁来关心人民的食品安全???

5、网友心在梦在327:几十年了,食品问题从毒奶粉,毒油,问题层出不穷,什么原因?

6、网友远航178228831:在某些单位或人眼里一时半会吃不死人的东西都不算问题,只要是有利益在里面什么国法良知都不在眼里。

7、网友用户秦风:食品药品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都在干嘛?

8、网友WillGogogo:这时候,看私人小作坊的土榨油才更卫生吧,真讽刺

9、网友彼岸花欲开:食品用油罐车和煤制油等化工产品油罐车不能混用,洗也洗不干净,食品油罐车应专用!希望国家立法解决,同意的朋友们顶起来!

10、网友彭城讷言:市场监督局到底是干啥的?

11、网友养基养基:形同虚设的机构撤销也罢

12、网友大漠之舟101322320:中储粮是国家唯一的,为国民粮食储备的大型国有企业,是肩负着战争、地震、抗洪救灾等使命的单位。现在国家还没有大灾大难,就在干这样的伤天害理的事情,必须严惩,否则难以服民心。

13、网友无阻飞阳:问不问责?怎么问责?谁来问责?问谁的责?

14、网友淡泊江湖:相关部门学习发扬查头盔查酒驾精神,一抓就灵。

15、网友股海豪情:这难到不是犯罪吗?,不用付法律责任吗?,

16、网友92536AN:首先是监管不到位,其次是处罚的太轻。

17、网友科技新领军:罚的倾家荡产,关门倒闭,举报重奖就好了,普通人就想到,相关管理部门在干什么?摸鱼、评优、应付上下、骚扰百姓,干点正事吧[呲牙][大笑][呲牙]

18、网友Season34387:如果处罚力度永远是隔靴搔痒,那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停止。

19、网友大风车3995:这个投毒有什么区别?

20、网友白杨191526688:养这么一大帮人,哪个部门是尽职尽责管好了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