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新冠感染高峰又至 重复阳会有几次

来源:八点健闻 时间:2024-11-22 11:35 阅读

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来袭。

但人群真实感染率如何?无人知晓。

5月22日钟南山院士表示,根据预测模型,第二波疫情4月中旬起峰,5月底波峰约4000万/周,6月底波峰约6500万/周。不过他也提醒,这是基于模型的计算预测,“可能不准”。

中国疾控中心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更新新冠疫情数据,而模型预测又过于专业、遥远。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只能通过“身边统计学”,去推测自己所在城市的当下感染情况。

令人不安的消息陆续传来。国际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首度确诊,国内呼吸科病房再次满员;首次感染的人在微信朋友圈中陆续晒出“二道杠”,表示自己终于“赶上”;二次感染的人则大多失去晒图的兴趣,只能通过空着的工位来判断其当下的状态。

近半个月来,人群的讨论、搜索引擎上“新冠疫情搜索指数”都在表明,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正在到来。

只是,社会齿轮并未停转。行业会议高朋满座,同行们抓紧一切机会沟通、交流;演唱会、足球赛如期举行,座无虚席,三年的压抑,使得娱乐成为刚需;高校、医院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第二次感染的工作人员依然坚持上岗。

第二波感染高峰之下,无论新冠有没有变成类似“流感”的疾病,它都似乎已经被社会“流感化”了。

无论轻视还是重视:当人们不再掌握第二波感染数据时,是否意味着这件事不再重要了?未来,新冠是否会像流感一样和人类相生相伴?“重复感染”会有几次,何时是个头?

新冠数据未发布,二次感染高峰“眼见为实”

继大规模群体感染不到半年,新冠病毒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新冠病毒又开始流行了?看到身边有朋友、同学、家人相继二次感染,在微信朋友圈频繁刷到抗原试剂“二道杠”的图片,很多人发出疑问。

答案是肯定的,医护们的感受更加直接。

据中部城市某三甲医院重症科主任观察,最近一轮ICU收治新冠患者是在5月前后,该患者是此前从未感染过的老人。

在北京,某医院感染科主任严明(化名)感到,新冠患者数量从4月底开始增加,5月份迅速攀升,“我们医院每天就诊上百人,有的大型医院每天就诊两三百人,现在已经是接近高峰的水平”。

在北方某三级医院的呼吸科病房里,4间被划为阳性病房的12张床位,几乎呈接续满员状态。

“患者转阴或者出院了,床位空出来,但很快有新的阳性患者住进去。”科室医生单华(化名)介绍,这几乎是该院目前应对乙类乙管的新冠感染者唯一“特殊”措施——让阳性患者住在一起。

多位医生告诉八点健闻,医院接诊的新冠患者,尤其在新冠住院患者中,以首次感染的老年人为主,甚至可以占到80%。

首次感染对免疫力薄弱的人群而言,依旧伴随挑战,“有大面积肺炎的、单侧肺炎的”,但相比上一次的感染高峰,“动不动两肺全白”,严重程度还是变轻了。

严明收治的二次新冠感染患者里,虽然有人出现了中度肺炎,但至今仍未出现一例重症。“对大部分人来说,第二次感染新冠的疾病严重程度都要轻于第一次”。

“5月初首次感染的患者还多些,现在二次感染的患者正在逐渐增加,”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余昌平认为,“没有感染过的人数相对比较少,绝大部分人都感染过。当下,没有感染的容易感染些,但二次感染患者会逐渐增加。”

医护人员也免不了二次感染新冠。

有人借此机会补上了去年没休的“新冠假”——上一次突如其来的新冠暴发,很多医护一边忍受病痛的痛苦一边继续工作,有医院因此承诺了调休假期,但医护们因为后续的甲流疫情,一直没有休息。

也有的仍需带病上岗,这在护士中尤为明显。

一位北京本地的护士长告诉八点健闻,上次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很多外地的护士辞职,几乎医院各个科室都出现了“护士荒”,当下人手不足,大家只能“轻伤不下火线”。

高校也针对此次感染潮作了应对。

据八点健闻了解,有高校要求,抗原检测结果呈两道杠的学生把结果上报给辅导员后,可以自由选择在宿舍自我隔离,或是前往学校的健康驿站单独隔离。然而,本月初有2周里,单独隔离点的人数爆满,想要单独隔离的学生,只能前往5公里外的另一个校区。

总体而言,在不可忽视的第二轮新冠感染潮中,公众对此轮新冠感染的认知与判断,几乎全部基于自身及对周边现象的观察。

统计学与大数据在此轮流行中“沉默不语”。

中国疾控中心的新冠感染周报,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更新。

自今年1月份以来,中国疾控中心每周都会公布全国新冠感染情况,似乎已经形成规律,但4月29日之后,周报数据未再公布过。

中疾控于2023年4月29日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是迄今最新一次公开的疫情数据。

在去年底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表示,新冠病毒公布的频次将根据疫情的情况作动态的调整,最终回归到乙类传染病每月公布一次。

虽然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仅提出“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并未对公布频率进行明确要求。但此前的规律是,由中国疾控中心每月公布一次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

或许,在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中,我们将看到新冠病毒感染不再单独发布,而是正式回归乙类传染病中的一种,自此每月公布一次。

北京市疾控中心每周还在更新疫情周报,但内容简单,仅包含当周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种类数、例数,以及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

有媒体根据新冠感染连续4周占据报告病例数的第一位,以及第20周报告的全市法定传染病总例数是第17周的近4倍做出推测,新冠感染的二次高峰似已到来。

4月底初现端倪,从“新冠”到“甲流”再到“新冠”

新冠病毒就像在“查漏补缺”。

多位传染病专家表示,本轮感染中的感染者,很大一部分属去年12月大海啸时期的“幸存者”。

病毒学家常荣山也指出,本轮感染中,二次感染比例只占一成,更像是“补阳”——病毒正在将没感染的人“一网打尽”。

实际上,这轮感染高峰在4月底就已经初见端倪。

据中疾控2023年4月29日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2年12月9日以来,我国各省份报告人群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阳性人数在去年12月达到高峰后波动下降,于2023年4月20日下降至2661例。

但是,在4月的最后一周,也就是4月21日~4月27日,阳性人数又开始呈上升趋势,于4月27日重新增至6752例。

这份报告中关于“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的描述还提示了一个重要信息——2022年第49周(12月9日)以来,流感样病例的新冠病毒阳性率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呈现明显的“此起彼伏”状态。

图源:2023年4月29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类似的情况香港也曾出现。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发现,自去年4月香港新冠高峰期后已接近一年,顶峰过后,三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季节性流感高峰出现在今年4月。

这说明,香港的经历与内地高度类似。

全面放开以来,先是新冠感染狂潮席卷全国,随后甲流反常来迟缠绵月余;如今天气渐热,流感偃旗息鼓,新冠又开始抬头,颇有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

以北京为例。5月24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第20周疫情周报中显示,北京新冠的报告发病数已连续四周列于榜首。第17至20周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从6438例一路狂飙到25544例,这意味着在短短4周里,新冠病毒感染者增长了接近4倍。

这意味着,新冠正在重新挤占呼吸道传染病的生态位。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专家钟南山就预测,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发生在6月底。

“五一假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是近期部分区域出现显著性地方流行的主要原因。”常荣山总结道。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超2.7亿人次,XBB 1新变异株的高传染性,R0值在18左右,就不难解释近期的阳性出没。

同时,新冠病毒痊愈后的抗体也是影响因素。

香港流行病学专家明伟杰发现,新冠正在呈现周期性的感染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屏障在变弱,重新感染的风险在增加。”

但多位专家都表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疫情高峰期可能来得更快。“现在就已经是高峰。”严明说,他认为,这一数值可能到6月初就会下降。

门诊量的浮动从侧面显示这一变化:以上海一家诊所为例,5月20日前后,日均门诊量达到了300例左右,比正常多出五六倍;而时间进入五月底,又下降三分之一。

但横向看来,波峰也不尽相同。严明发现,相较北京发热门诊的数量猛增,5月初的江西新冠感染病例较少,就诊率和住院率都不高,新冠的第二波爆发尚在酝酿。

无论进程快慢,无数证据都指向新冠的阶段性。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冠都将在传染病榜单中占据一席之位。

第二波感染高峰将至,社会齿轮没有再次停转。但这次,如何与新冠和平相处,正在成为新的挑战。

主流毒株XBB致病性变弱,第三波、第四波感染潮未知

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最近感染后的身体负担似乎没有那么重。

当时间来到5月,新冠主流变异株已经成为了XBB系列。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曾指出,监测数据显示,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占比持续处于高位,在5月15日到5月21日的采集序列当中,占比达到了95.2%。

金冬雁认为,XBB系列变异株致病性呈现减弱趋势。“XBB在新加坡流行了一年时间,当地重症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一直很低,还一直往下走。”XBB系列变异株Rt值(疫情实时传播指数)通常低于2,“它传不太起来”。

“我们这三年来唯一看到的,这个病毒是越变越弱,这是一个常理,也是个真理。”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姜庆五教授总结道。

另一方面,去年冬天那波超过七成国人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屏障也在发挥作用。“今年5月这一波中绝大部分人没有被感染,就说明上次感染还是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表示。

“温和”过峰之后,未来我们还会迎来第三波、第四波疫情吗?

令人失望的是,虽然影响在逐渐降低,但新冠病毒似乎已经打定主意在人类世界“扎根”,甚至试图将自己的片段写入人类的基因组。短时间内让它像SARS一样消失,似乎不再存在可能。

中国香港的情况或许可以成为内地的参考。在2022年2月~4月间,经历了“大海啸”般的感染高峰之后,香港又经历了3波疫情高峰。时间分别是半年之后的9月、12月~2023年1月,以及当下。

据凤凰卫视报道,当下香港正在遭遇新一轮疫情,平均每天有超过6000人次到公立医院急症室求诊,每天确诊呈报个案大概有480~500例左右。不过,香港特区政府专家顾问刘宇隆认为,“这是小波浪,5月初似乎已经见顶。”

金冬雁判断,在香港同一时间受XBB系列变异株影响的人最多3%~5%,“这一波高峰加起来,也在20%以下,和季节性流感烈度差不多,但是它可能频繁一点”。

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强调,对待新冠病毒,目前还做不到像流感一样,预测可能流行的毒株,然后提前生产疫苗。“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前所未有,我们了解还不够。”魏晟说,现在难言我们已经打败了新冠。

这提醒我们,还无法将新冠病毒和流感画上等号。

姜庆五说,新冠病毒大部分时间会处于低水平的传播中,偶尔能看到小范围地区病例多一些,“或称为局部爆发也行”。他进一步认为,下一个“暴发季”或许在11月之后,人群的免疫水平的下降与呼吸道疾病传播季节相遇,会形成又一个感染高峰时期。新冠的传播会“越来越有规律了”。

面对下一波可能到来的感染高峰,需要做的仍然是保护好易感人群,尤其是尽快明确对于感染者的后续疫苗接种策略。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综合组4月6日下发的方案,中国内地目前可接种疫苗的人群仅限于:(一)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二)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

而在中国香港,感染3个月后的老人就可以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而感染6个月后的年轻人,则可以付费接种加强针。

站在当下第二波感染高峰的时间节点向未来眺望,第三波、第四波也许无法避免,但它的杀伤力或许会变得越来越小。

“最近的疫情没有显著的波峰,呈现出典型的地方性流行。”常荣山说。

姜庆五认为,未来新冠病毒在大众中的存在感会进一步降低,“大众不用太关注,专业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去判断”。

对新冠病毒可以无感,但3年新冠疫情过后,有一些东西一定不能回到原点。

明伟杰强调,“我们比较薄弱的公众教育应该借着新冠疫情来增强,教育公众面对传染病时如何保护自己护他人,否则我们过去几年的教训就没有任何收获了。”

宋昕泽、田 为、牛益彤丨撰稿

严雨程、李 琳丨责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看法

1、网友优雅杰西86:注意做好防护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