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广州市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华世科教食堂饭菜异物检测情况,经广州市食品检测所、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综合形态学检测、核酸检测、蛋白质检测和红外检测等方法,认为“送检样品排除橡胶制品和一次性手套可能,高度可能为鸭眼球巩膜结构”。
检测结果是什么就说什么,这场鸭眼球膜疑云的通报,呈现出有别于此前“指鼠为鸭”事件的情况,相当比例网友对通报结果表示认可。当然,仍然有跟帖有所疑问,这也很正常,有先入为主的因素,也有接受度的问题。有专业的检测结果在,完全可以进一步公开检测过程视频资料,进一步解答疑问。
毕竟,公共释疑从来都不是一锤子买卖,与网友互动就应当有来有往,知无不言。
正如不少网友甚至专家在检测结果出来前所言,争议物品因为缺乏必要参照物,再加上不同的拍摄角度,很难对物品大小有准确认知,需要权威检测。
有人注意到官方通报的措辞,最终也是“高度可能”,而没有斩钉截铁,事实上即便是再专业的DNA检测,也往往是给出概率比例。这次检测,不仅“对送检样品进行核酸检测,检出鸭源性成分;对送检样品进行蛋白质检测,检出蛋白质成分,说明样品是动物的有机质构成”,而且邀请专家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共同进行了形态学检验,“现场解剖煮熟鸭头眼球结构,取其外壁的巩膜与送检样品吸水复原后,形态对比高度相似,两者直径均为1.5厘米左右,并且外形、颜色、结构和触摸质地都非常相似”。
从内到外的几项检测支撑“排除橡胶制品和一次性手套可能,高度可能为鸭眼球巩膜结构”的结论,应当说是比较严谨专业的做法和表述。
不仅如此,涉事样品送检前还“经公安部门封存”,从程序上保证了送检样品不被污染。如果说还有需要完善的通报细节,则是对警方封存时间的披露,避免外界对涉事物品还有“被掉包”的疑问。
而在这场看似乌龙的事件中,涉事学校最开始的处置,选择第一时间寻求专业鉴定当然是对的,“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内部调查,包括追踪原材料供应链、排查可能的操作失误和检查食堂流程”也是应该的,但与之同步的其他处理并非没有可商榷的空间。此前,媒体获取的一份校方回复函显示:在检测正在进行中时,全体厨房员工“已问责并进行扣钱处罚”,涉事厨师“予以开除处理”。尽管校方也初步认定是鸭子眼球膜……
既然已送检,既然结果还未出,对涉事机构、人员的处罚是不是也该等一等?哪怕是现场封闭、人员停职接受检查也好。没有检测结果做依据,很难不让人对涉事学校处罚食堂、厨师的动机也有所疑问——这究竟是因事而罚,还是因舆情而灭火自保?舆情处置可以应急,但绝不能急到慌不择路,这同样谈不上公正客观,更不够科学严谨。
复盘这么一场在很多人看来“又会爆”的食品卫生个案处理流程,从目前情况看,及时的调查介入,专业权威的检测,是什么就说什么的通报,以及尽可能详尽的内容,对于公共疑虑的化解非常重要。监管部门不偏不倚,检测机构拿证据说话,其权威性、公信力依然值得呵护。
同样,舆论并非无法被说服,只要证据扎实、检测严谨、通报及时详尽不拖沓。一些失控个案之所以令当事方事与愿违,高概率是因为调查的模糊遮掩、通报的语焉不详以及回应公众疑问的不力。短时间内就有多起同类个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值得各方深思。
网友看法
1、网友确认过是真的:真服了,一筷子夹起来仔细看看不就得了,我就不信当事人认不出是不是套??膜跟套那能一样????严重浪费公共资源!!!
2、网友郭大壮39:咋又是鸭子,今年鸭子成背锅侠了[呲牙]
3、网友用户9723400098420:失去公信是多么可怕呀
4、网友智者风铃He:鸭子死不瞑目眼珠子瞪大了[what][what][what]
5、网友用户9897689580155:中国的食品安全谁来管?????
6、网友saoya216419: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真一级的快,简简单单三五八钟就能做完的事,各个程序搞它个三五天!
7、网友用户4750565739863:指鼠为鸭,指膜为鸭,下一个成语是什么?
8、网友哨兵92:我吃鸭子三十多年了,从来没见过这东西[捂脸]
9、网友栗家de二少:鸭嘴局长最后怎么处理了?没下文了
10、网友用户3009958839121:今年的鸭子算是凑热闹了,可能鸭子自己都没想到能上热搜![抠鼻][抠鼻]我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住腿神经了,多走一下就痛,多站一下就痛,多坐一下就痛,医生说要好好修养,[流泪]尽量什么都不要做,因为这个病很难治,可是我是个要养家糊口的80后,真的很难啊,哎。。。。[机智]不知谁可有好办法的啊[思考]
11、网友关键在于行:根据我十几年的厨师经验,对整个图片的分析,那是一盘脆骨做的菜肴,而旁边那块“疑似套套”也应该为脆骨前端最簿的那段,因为脆骨为胶原蛋白质,再加工受热后四周会委缩,特别是过油后,由于四周水份蒸发过快,四周就会变形中间形成漏斗状。而套套的材质是什么?再就是食品加工人员素质再差,也不至于在厨房做房事,食堂的休息区一般和加工区是分开的。在休息做房事,再把套套带进加工区,有这可能吗?不说进加工区是要换工作服的,一个厨房加工人员有多少人,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换衣间发生性,有这可能吗?以上是本人在未见实物下,对网络图片观察研究,及本人十几年食品加工经验,与常人常理的分析,希望对社会有用!
12、网友谈骨论筋的Doctor:既然排除橡胶制品为什么要开除厨师!为什么要后厨罚款!!
13、网友木子李科技数码君:1.5cm鸭眼球膜亮瞎了我的小眼[捂脸]
14、网友zhangbei幸运七:幸亏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放40年前真不知道啥东西[捂脸]
15、网友做梦的CAT:高校学生可以用手机拍摄作证据,中小学生不能带手机,谁监管?
16、网友智勇双全帆船aD:真是太可笑了,避孕套和鸭子眼球膜肉眼分辨不出吗?还需要核酸什么蛋白质什么这了那了检测!!!
17、网友龙颜加油: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透明“胶套”到底是鸭子本身就有的眼球膜,还是不可描述的东西,科技这么发达,很容易就能检验出来。关键是要保障检测程序公正透明,提存的样本不被调包。须明白,再权威的鉴定机构只能对样本负责,而不能保障样本不被调包。也正因此,所以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保证整个鉴定过程的程序透明公正。
18、网友山风从树稍吹过:吃了一辈子的卤鸭,老鸭汤,烧鸭,没见过那么大,那么透明,那么规则的鸭球膜,肯定是鸭子头戴的玻璃钢盔!!!
19、网友智慧蛋糕r5e:经过我的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反复想了又想,“高度可能”是避孕套套。[捂脸][捂脸][捂脸]
20、网友你我皆是修行人:如果真的是鸭眼球巩膜,排除橡胶制品和一次性手套可能,我处理的方法过程肯定让大家更信服。1.检测过程全程直播,再不行也要公布无剪辑的录像;2.把鸭眼球巩膜、橡胶制品和一次性手套同时和中午的那个菜品按照原来制作方法一同煮,并且就请食堂的厨师煮一份、外面请的质疑的随机抽取的2名百姓煮2份,看看3者烹饪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差别;3.现场请10名以上热心百姓现场公证,千万不能是拖。相信百姓更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