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恒大行政总裁:稳步推进保交楼等工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4-11-22 08:00 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程雪溶 广州报道

2024年1月29日上午,香港高等法院举行中国恒大清盘聆讯,最终,法官现场裁定中国恒大清盘。2022年6月24日,佳盛环球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对中国恒大的清盘呈请,涉及债权金额为8.625亿港元。

在经过先后7次押后聆讯之后,后续又传闻有新境外债权人加入并有意接替,中国恒大最终迎来了被判令清盘的命运。好在,恒大房屋交付量已经接近八成。中国恒大为何走到如今这样一个地步?这一结果对恒大集团来说意味着什么?其境内业务特别是后续保交楼工作会否受到影响?

对此,恒大集团执行总裁肖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行了独家回应,多位专家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

肖恩:非常遗憾!将稳步推进保交楼等重点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请问本次聆讯法院裁定清盘,会对恒大集团产生什么影响?接下来恒大集团有什么计划?

肖恩:对于此次境外清盘呈请,集团和中国恒大已尽全力抗辩。此前,集团支持、督促中国恒大及其顾问团队与各类债权人持续进行全面深入的交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公平对待境内外债权人,积极推动境外债务重组,并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公平保障境内外债权人的最大利益。

尽管我们一直朝着修复、提升资产价值和业务活力的方向努力,对部分重组的核心条款进行了多次重大调整,既努力保障境外债权人的利益,也努力保障公司持续经营化险的时间与空间,也得到了大量债权人的充分理解和宝贵支持。

但是,客观上集团经营面临巨大困难、资源极其有限,同时债权人初步投票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且恒大地产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集团实控人等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公司也认为无法满足境外债务重组关键环节的相关法定条件,这些情况使得各类不确定性不断强化,以致债务重组方案最终难以落地。今天法院的裁决结果和我们的初衷相悖,对此我们只能表示已尽全力、非常遗憾。

接下来,集团将直面困难和问题,采取一切合法合规的措施,在保障境内外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集团业务正常经营,同时也将积极与清盘人沟通,依法配合清盘人履行相关程序,根据国际惯例、市场规则推进债务化解等工作。

我想强调的是,这次法院颁布的境外清盘令所涉主体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恒大(03333.HK)。目前恒大集团及其他作为独立法人主体的境内外子公司管理运营体系保持不变,集团仍将努力尽一切可能保障境内业务和经营稳定,稳步推进保交楼等重点工作,维持物业服务品质不受影响,仍将全力保障平稳推进风险化解和资产处置,仍将尽力依法公平推进各项工作。

最后,我也想借此机会,再次对自公司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在稳定经营、化解风险、清盘抗辩过程中,给予恒大集团信任、支持的各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后续有关情况,请以公司公告为准。

“符合市场逻辑,不会实质影响境内业务经营,清盘情形下重组几无基础”

对于这样的结果,一位熟悉跨境重组的香港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恒大集团作为业务板块多元化的超大型房地产企业,尽管其境外债务在整体债务中占比不大,但结构复杂且绝对额较大,前期在预计亏损极高的情况下,兼顾集团运营同整体境外债务重组本身就已十分艰难,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恒大集团境外上市主体中国恒大清盘,背景是在集团面临2.39万亿债务巨大压力,负面消息连连不断、经营压力不断累积,公司公告不符合境外发行证券法规规定等情况,这个裁定合乎情理,亦符合实际。

上述资深合伙人认为,从历年的市场案例来看,中国恒大被清盘与公司规模和债务复杂程度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关键原因应该还是在于公司自发生债务危机以来,陆续被揭发资金违规占用、违规担保等重大财务及管理问题,市场舆论亦对其长期虚假夸大数千亿收入等方面高度关注,近期更有许家印、刘永灼以及恒大财富管理公司管理人员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直接印证了恒大集团内部管理存在长期混乱失控甚至触犯法律的情况。

在这名资深合伙人看来,从恒大债务危机发生直至恶化,经过多轮市场调整,本来面值为100美元的恒大集团的境外债券市场价格已辗转跌至1.5美元上下,同时恒大旗下三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价都已经跌至0.5港元以下。这就是市场对恒大的危机及不确定性从有所预期到逐步接受,再到消化并反映到债券和股票价格上的一个客观过程。各种市场情绪导致支持与不支持重组的债权人都占一定比例,形成僵持局面,进一步对境外债务重组形成不同方面的压力乃至阻力。

他进一步分析称,综合前述市场信息,包括境外债权人释放出来的预期判断,市场对中国恒大这个境外主体的信心所剩无几,可以推测在后续清盘情况下,中国恒大的重组已经几乎没有基础。

从中国恒大主要业务开展的情况看,由于该上市公司为一家独立法人实体即“Separate Legal Entity”,并结合香港市场清盘人通常的工作模式来判断,估计恒大集团的境内业务不会即时受到太大影响,惟预料后续清盘工作复杂艰巨,旷日持久。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委任的临时清盘人或清盘人将接管上市公司。清盘人的首要职责是保全并变现清盘情况下公司资产,会按市场惯例要求公司配合调查资产、负债及运营情况并分析各种处理资产和债务问题的可能性。香港市场相关规定与法律比较成熟,相信清盘人应会全盘考虑,在公司配合下透过积极沟通、协商等各种方式,尽可能保障债权人及各相关方利益。

“境内购房者依法享有优先权利”

一位熟悉情况的法律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次香港法院颁发的清盘令在法律程序上的意义和对市场心理上的冲击,要远大于实际上对恒大集团境内业务和风险化解产生的影响。这么说主要基于两方面的理由:

一方面,这次的境外清盘令针对的只是中国恒大(03333.HK),恒大集团香港上市公司主体之一。从法律上讲,清盘是一种将公司所持资产变现后,依法按债权顺位分配资产、偿还公司债务的法律程序,清盘人将进行资产和债务梳理,并将资产变现后用于清偿债务。

但必须注意的是,中国恒大被清盘不等于恒大集团境内主体破产。下一步,法院委任的清盘人对被清盘的主体实施接管后,公司现任董事权利终止,但这一系列程序一般只针对中国恒大及其直接持有的资产。

另一方面,购房者是依法拥有法定优先权利的。根据最高院在去年4月发布的司法解释,在相应条件下,商品房消费者主张其房屋交付请求权和价款返还请求权,均优先于其他债权受偿,也就是说购房者在风险化解、债务清偿中有优先权利顺位是有坚实法律依据的。

而中国恒大作为恒大集团的境外上市主体之一,与其境内外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即使境外主体被清盘,在一段时间内,恒大集团在境内的主要业务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务实地说,此次清盘对境内保交楼产生的影响将很有限。

此外,清盘令颁布后,公司在香港的诉讼程序中止,也可因此避免由部分其他境外债权人发起的诉讼及其结果影响到整个恒大集团的债务风险化解。

总的来讲,只要后续依法依规推进债务风险的化解,保交楼是有法律保障的,也就是俗话说的“天塌不下来”。而这次法院的裁决,意味着尽管中国恒大此前全力清盘抗辩、推动债务重组,但仍由于其长期积弊甚重而被清盘,并可能最终导致该境外公司解散。虽然历史上仍有案例证明,公司能在清盘人主导下通过重新发起债务重组程序来争取撤销清盘令,但目前对中国恒大来说大概率只剩下理论上的可能。

“彼时彼刻并非此时此刻”

一位知名券商机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还是要从清盘的结果中看到市场的博弈和机构的选择。

首先,不论动机结果如何,提起、接替清盘呈请是债权人的合法权利,是国际市场上债权人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都是清盘,同样也都是市场行为,此时清盘与彼时清盘可是天差地别。

彼时由传言“公海赌王”之子连浩民实控的佳盛环球所提起的清盘呈请,更多被市场看作是用尽一切手段为自身投资决策失误的免责挽损、给恒大集团以极限施压,甚至试图以极小比例债权“蛇吞象”的“非常行为”。

事情发展到现在,由宝荣环球及其背后的境外债权人接替清盘后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则是经过在各类重要信息都逐步真实披露、几乎走完一整个境外债务重组周期、各个债权人多次协商沟通后,市场各方博弈的结果。

其次,恒大的境内外债权人大多是专业机构,不同机构持有债权、债券的时点、价格都不尽相同,有抄底的,有套牢的。但不管是刀口舔血还是投资失败,他们只会基于自身利益作出相应的选择。

上述知名券商机构负责人猜测,不同机构在恒大出险后的不同时间段所持的立场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某些境外债权人在重组因为公司违法违规受阻后,会在某些时候转而支持清盘。不同机构的自主决策很容易就会形成非常复杂的市场反应,清盘过程中估计也会呈现各自立场不同、反应不同的情况。

“这次等于是原来反对连浩民提起清盘的境外债权人变换了立场,以釜底抽薪的态度接替了连浩民最终在清盘呈请中完成了‘临门一脚’,那就意味着债权人判断确实在市场化重组条件下已经无法从中国恒大这个主体获取更多的剩余利益了。”

最后,尽管恒大客观的基本面自出险后基本没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但市场当下对恒大集团的认知也是与刚出险时的认知截然不同的。

清盘呈请的每一次聆讯和抗辩,都是被提起清盘的企业证明自身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时间窗口,恒大集团自出险以来特别是2023年,虽然在市场的压力下不太情愿地披露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负面信息,有利于市场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但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备受质疑的会计操作以及“说一套做一套”的虚假承诺等方面的信息,还是让企业管理团队的可信任度大打折扣。

加上恒大财富的杜某等人、恒大集团实控人许家印、恒大汽车负责人刘永灼也陆续被采取强制措施,在市场眼里彼时的恒大“尚能饭否”还是个疑问,但此时的恒大恐怕只能以“负荆请罪”的态度专注核心业务,别无他法。

“公正、平常、客观看待中国恒大清盘”

一位资深市场观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现在的舆论场上有一些错误的观点,把恒大长期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甚至犯罪所导致风险大量积累的问题,混淆成房企的普遍问题,甚至试图把恒大出险扭曲成是对民营企业纾困不支持。这些错误观点在论据和论证上都存在明显硬伤。

上述观察人士认为,市场和舆论应该对民企国企一视同仁,在呵护企业发展、维护容错创新空间的基础上,把守法经营的“好孩子”和违法违规甚至犯罪的“坏孩子”区别开来。我们国家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就是要及时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要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更不能对“坏孩子”野蛮发育、霸凌欺负“好孩子”的情况任之由之。

在该名市场观察人士看来,恒大的问题是“坏孩子”的问题,也就意味着我们应该以公正心、平常心、客观心看待企业涉嫌违法违规和这次恒大集团境外主体被颁令清盘的情况。

一方面,踩了法律红线了,挑战法律公平正义底线的,不管是公司经营蒸蒸日上还是清盘破产,没有例外,更没有“大而不能倒”。对于中国恒大,即使有部分债权人甘冒风险推动重组成功,恐怕也不是这家公司逃脱境内外法律责任的“免死金牌”,一样会被依法追责。

另一方面,这次被香港法院颁令清盘的是境外上市主体之一,在比较成熟的香港市场被清盘,总的来说是恒大集团长期大肆扩张、积累风险甚至违法违规所要面临的必然结果之一,符合市场惯例,也在预料之中。

此外,恒大集团主要业务都在境内,根据目前信息综合来看,涉及恒大的保交楼项目推进进展总体都算平稳,根据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透露,恒大房屋交付量已经接近八成,个别项目可能会有些困难,但相信在各方的推动下,房屋交付问题最终还是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

该名市场观察人士表示,恒大的问题确实严重,但市场不必过分焦虑。2023年11月27日,国家八部门联合印发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有力体现了我们不管在理念、制度还是执行层面,都在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司法机关、监管部门和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对破坏市场公平公正、违法违规甚至犯罪的企业和个人的惩治机制,两手抓来维护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

去年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强调了要规范股东行为,指出要依法追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实施关联交易“掏空”企业、非经营性占用企业资金、违规担保向企业转嫁风险等滥用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内部人控制”的违法犯罪成本,维护股东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他进一步指出,备受各界关注的恒大物业134亿元资金被占用一事也有新进展,恒大物业的相关主体对中国恒大、恒大地产等涉事主体提起了诉讼,实际上上述重要的司法解释就能应用在这一案例上,尽管许家印曾在内控报告中声明“签字但不知情”,但不管是从现代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决策流程的普遍安排上,还是从网传恒大集团是许家印独断专横“一言堂”等情况来看,恐怕都很难令法院、监管部门和市场舆论信服许家印作为大股东的实控人不用在这件巨额资金侵占事件上承担责任。

一位知名房地产市场机构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上看,2023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趋势也正逐步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和解读,2023年全年GDP增长5.2%,经济数据主要体现了粮食产量、畜牧业、工业、服务业、市场销售等十个方面的积极信号,尽管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却在增加,增幅达到3个百分点。

同时,央行近期也密集发声,不仅要着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稳妥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下一步还要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并用好用足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

该房地产市场机构负责人指出,住建部在此前的央视采访中透露,各地保交楼工作正在各方支持下稳步推进,带动了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同比正增长,达到了20%。在前期“认房不认贷”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后,释放出一批自住需求,并持续地有效释放,效果还比较明显,同时也存在区域分化的情况。

从去年下半年一些重点城市环比交易数据回升的情况来看,这一现象有利于一线和热点城市楼市的回暖,政策和市场两股力量正朝着趋稳回升的大方向相互强化相互促进,而宏观经济恢复向好,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企稳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证明了各地政府帮助企业纾困是有效果的,进一步稳定了行业内外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1月26日,住建部召开会议就强调,将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同时,做好体检、出清风险,从维护整个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健发展的目标来看,短期可能会有些“阵痛”,但长期来看确实是有益有利的。只有将存在重大隐患、严重违法违规的问题企业所引发的风险出清,才能为其他守法、合规、健康的企业留出更广阔、更健康的生存发展空间。

在该房地产市场机构负责人看来,恒大的情况是很特殊的,这个公司就像电影《阿飞正传》著名台词中任性到只肯在死的时候才停下来的“无脚极乐鸟”一样:世界上有一种公司是没有原则的,只能够一直找寻风口把泡沫不停地“吹”,吹不动了就找下一个风口继续“吹”。

长期以来,社会舆论对反映许家印及恒大高管们奢靡生活的“客史总表”、许家印与丁玉梅的“技术性离婚”、恒大集团虚增6643亿元收入的关注和讨论,甚至对所谓“恒大债务美元化”等概念的错误解读,无不指向市场和舆论对恒大集团巨额负债、违法违规等事实和问题上的焦虑、疑惑和追问。但一段时间来,市场和舆论也观察到恒大集团并没有珍惜自救机会,似乎反而在加速“躺平”,而且小动作不断,继续抱着侥幸心理“赌赛道”,而各个社交网络上恒大集团的“水军”也频频出动。

具有300亿美元规模且结构极为复杂的境外债务虽然占恒大集团总体债务的不足十分之一,但仍能够在基本面如此脆弱、各方博弈如此激烈、资金枯竭至此、外界疑问这么多的情况下,艰难前行了这么久,本来就已经是完成了“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不可能的任务”,从我们业界来看即使重组几乎不存在基础,即使瞒天过海恐怕也无力回天。现在恒大人寿和盛京银行都已经“去恒大化”,恒大系旗下的中国恒大等三只股票均已“成仙”,海外战投亦充满不确定性,而许家印等因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这只“无脚极乐鸟”恐怕必然迎来停飞坠地的结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网友看法

1、网友piwrihh:转发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