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鱼
截至2月16日,2024年度国内电影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其中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70亿元,进入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前二,总场次(含预售)突破375万场,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总场次纪录。
数据胜于雄辩。今年春节档在票房成绩上的红红火火,不仅再次展现了中国电影市场复苏后的强劲动力,也让人们有理由期待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在巨大的经济效益之外,春节档电影同样取得了不俗的社会效益。
贾玲在《热辣滚烫》中一年减肥100斤的壮举不仅为电影赢得了广泛关注,也结结实实地激励了广大观众,让大家在新的一年更有信心做一个“更好的自己”;韩寒的《飞驰人生2》不仅没有狗尾续貂,而且在上一部的基础上做到了更快、更高、更“燃”,传递出了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张艺谋的《第十二条》在映前的宣传中颇为低调,但选择的现实题材贴近生活,对于正当防卫应该如何界定的深入探讨引发了网络空间和社交媒体的热议,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法治建设,可谓善莫大焉。
综合来看,这个春节档的电影能够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们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现实生活,表达了老百姓的现实关切。尽管在上映前这个春节档被视作“喜剧当道”,但事实证明,喜剧只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手段。在影院里传出的欢声笑语,并不能掩盖影像背后的严肃、深刻思考。不管是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中年人的生活困境,还是持续推进的法治建设,都和每一位观众有关,和社会的发展有关。这也正是春节档给广大中国电影创作者留下的重要启示。
当然,在漂亮的成绩单背后,这个春节档也有属于自身的“隐忧”。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电影如何找回“议题设置”的能力?比如,贾玲的《热辣滚烫》中的乐莹不仅成功减肥,而且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不再一味迎合周围人的喜好,不再没有立场地顺从他人的看法。她变瘦了,变强了,也变得更“爱自己”了。这正是本片主角深受观众喜爱、认同的原因。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观点也早已是社交媒体热搜榜上的“常客”,并不算新鲜。创作者也并没有对此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乐莹在生活上的最大问题其实是没有稳定收入,难以融入社会,那么在学会拳击后,她就能改变这一切吗?可见,电影的“热搜化”潮流使之缺乏属于创作者自身的思考。
同样,《第二十条》用生动画面展示社会现实问题的努力值得赞赏,但正当防卫该如何界定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此前多起典型案件都曾引发社会广泛性的大讨论,可以说,多年之后的现在,公众对此事已经有了比较统一的看法和意见。也就是说,《第二十条》在此时介入现实,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更像是对过往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不具备真正的开创意义。
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根本作用,在于关注和描述社会问题,以此引发观众的思考。但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更愿意跟着社会议题、热搜话题后头走,以一种十分“安全”“保险”的姿态讲述故事。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出了中国电影创作“议题设置”的能力,转而选择随波逐流。
诚然,电影创作绝非存在于“真空”,片方不能不考虑商业利益与艺术追求、市场营销与深刻思考之间的平衡问题。比如,《红毯先生》十分大胆地讽刺了电影行业中的一些怪相,还展示了明星光鲜形象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但冷峻、晦涩的风格却让其在票房成绩上遭遇滑铁卢。至于《我们一起摇太阳》,由于题材和风格与春节档不兼容,被迫撤档。
这一方面说明了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电影创作是否一定要“讨好”观众,迎合流行的趋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也会引发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电影作品的“热搜化”会导致内容、风格的同质化,以至于逐渐磨灭创作者的个性以及原创性。“喜剧当道”的春节档,是否还能在今后容纳更多异质性的创作?这个问题不妨让人们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不管是《热辣滚烫》汇聚的笑与泪,还是《第二十条》激发的凛然正气,都是春节档电影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漂亮的票房成绩已经为2024年的中国电影开了一个好头,而我们也都相信,好戏还在后头。(小鱼)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