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全球首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跨海跨城飞行成功,从深圳到珠海仅需20分钟;3月20日,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认证的国产自主研发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售出……近期,低空飞行领域的最新进展,打开了人们对于低空经济的想象空间。日渐火热的低空经济背后,是超万亿规模的市场前景,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动能的巨大潜力。
在技术、应用需求等推动下,近年来,低空经济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聚焦偏远山区,物流无人机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助力农业现代化,农用无人机施肥精准高效;飞抵火灾现场,应急通信型无人机无惧险情驰援救灾工作、提供通信支持;飞跃山涧峡谷,无人机航拍记录壮美景秀……无人机在越来越多的低空场景扮演重要角色,航空器在产品研发、制造等环节持续突破,为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跃升加足马力。
民航局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航企业达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超12%;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近2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低空经济大有可为。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政策加速酝酿出台,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对无人机设计、生产、使用等进行全链条规范化管理。3月18日,民航局召开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以六个“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和具体要求。
不论是无人机在生产服务中的广泛应用,还是国产航空器获得适航认证、成功售出,都彰显出丰富的市场需求和亟待开发的蓝海市场。据研究单位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低空经济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万亿市场迎春风,展翅高飞正当时。低空经济既是能够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也是需要稳扎稳打的朝阳行业。要加大技术积累,持续进行核心技术攻坚。各地应结合产业定位,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进行一系列尝试,也要避免盲目发展、“一哄而上”。相信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盘活低空空域资源、实现大众低空“飞行梦”指日可待,低空经济乘势“起飞”将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央广网评论员 黄昂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