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多年产科主任掉下眼泪 医院产科不能跟风一关了之
前些天,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些产科主任们在一起开会,让我讲讲产科转型的事儿。会上,一个二十多年的产科主任,说着说着,哭了,说她们医院的产科,最近被关了。上海妇产科专家段涛说:“如果不改变现状,产科整个学科可能真的就塌方了。”(3月26日头条新闻)
过去一年,“关闭”“分流”“失业”和产科高频地绑在一起,媒体用“产科关停潮”形容产科正在经历的漫长冬天。2022年,全国关闭了十几家医院产科,2023年,在产科关停的名单上,又增添了医院的名字,2024年刚刚过去三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就已经先后有3家医院发出产科停诊公告。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强调公立医疗机构要承担产科服务兜底责任,从六个方面对加强助产服务提出具体要求。
出生率下降、运行成本高、医保控费、CMI指数低等综合因素,导致一些一些陆续停止产科分娩服务。医院的做法可以理解,毕竟未来生育率并不乐观,而产科运行成本高,但门诊和住院收费都很低,如果产科空转,必然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医院考核与科室收挂钩,产科收入待遇低、风险责任大,也导致产科医生流失严重。
话说回来,如果各医院产科跟风过快被裁撤,或将影响产科医疗的供应,加剧医院资源紧张,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去年年末儿童医院的紧张局面,其中就与之前一些医院儿科、产科关停有关。
人们对产科服务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医疗的重心扩大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包括月子、产康、医美,以及心理与精神健康。医院产科跟风关闭或停止分娩服务,或将导致有需求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法律规定和政策落实导致其难以享受相应的福利和保障。由此带来的可能是女性更不愿生育,更多产科跟风关闭,造成恶性循环。在社交媒体上,有些网友表示,“想要孩子却没有地方生”,“想要孩子却被嘲笑和歧视”,“想要孩子却没有保障和支持”。
医院或许可以从自身利益出发关停产科,但政府不能因此让布局失衡。当下,确实不需要每个医院都有产科,但是,一个地区到底需要多少产科医护人员开展产科服务,各地政府需要从大数据计算求得供需平衡。同时,多少人愿意多出钱需要更好的产科服务,也同样需要相依的数据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只有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搞好精准调研和科学决策,才能预防过快裁撤产科而影响人们对产科服务的更美好需求。
比如,面对出生率下降和运行成本高,民营医院遇到的困难比公立医院更多。但是,近年来,广东一些民营医院分娩量不降反升。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很多女性不愿意生,对分娩疼痛的未知恐惧感是阻碍她们怀孕的原因之一。有医院开设了以家庭为中心,集待产-分娩-产后-恢复于一体的新型产科护理模式产房——“LDR一体化产房”,改变传统的生育模式,并重新升级女性整体康复中心。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危机中必然潜伏着新的机遇,要善于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新机会。这个新机会,就是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各地政府要精准分析女性从准备怀孕到产后的各项更美好需求,做好从科普到服务的精细化,优化产科资源配置,合理提高产科收费价格。医院也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并提升科学考核的力度,多在产科服务“好不好”上做文章,而不是把产科一关了之。(丁慎毅)
来源:东方网
网友看法
1、网友行走江湖知行合一:人口老龄化
2、网友感悟人的一生ZjaZ:产科关停合并这是大势所趋。
3、网友行走江湖知行合一:转发了
4、网友一往无前旭日3:转发了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