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河大礼堂的历史:冼星海在此教歌

来源:钱江晚报 时间:2024-11-22 06:25 阅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据河南大学,5月2日23时20分许,河南大学大礼堂发生火情,目前火情已被扑灭,无人员伤亡。

河南大学官微情况通报

河南大学前身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2年。是在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建立的“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创办的,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并列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欧美预备学校。

因此,河南大学大礼堂全名为“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坐落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由许心武任校长期间,历时三载(1931—1934)主持修建而成,距今已有90年历史。

燃烧中的河南大学大礼堂

河南大学大礼堂占地面积39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87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人,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全国近代建筑艺术精品,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过90年春秋,河南大学大礼堂见证了历史变迁,更承载了无数人的集体记忆。

历史洪流中的大礼堂

从战争走向和平,90年风雨沧桑中,河南大学大礼堂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亲历过一个个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

1936年夏,河南大学接收南迁的东北大学师生,500余名学生晚上睡在大礼堂,白天和河大学生一起学习。巍巍大礼堂,让安稳书桌和温暖床榻有了可置之地。

1937年10月,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河南大学大礼堂教歌 图片来自河南大学官网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河南大学成立大众剧团和歌咏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当年9月,冼星海、洪深、金山等人率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和贺绿汀、马彦祥等人组织的“上海救亡话剧一队”抵达开封,多次在河南大学大礼堂公演,在大礼堂唱起抗日救亡的激昂悲歌,极大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

抗战期间,日军在河南大学安营扎寨,大礼堂被日军当做马厩,在此养马。而大礼堂内2880个钢架座椅也被日军拆去用于生产军火。1945年抗战胜利,辗转流亡8年的河大学子重回开封,看到巍峨的大礼堂时,同学们百感交集,潸然泪下……

1950年,在河南大学大礼堂前召开纪念五四青年节大会 图片来自河南大学官网

消失在大火中的“长者”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河南大学大礼堂,对无数在此工作、生活的人们来说,犹如一位无言的长者,见证着他们的童年、青春、成长。

1977年,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剑,画家王宏伟兄弟同时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由于父亲王守信1959年调入河南大学任教,王家兄妹四人从小就在校园内长大,与河南大学大礼堂有着深厚的情感。

“晚上回家,扭头看见晚霞中的大礼堂,突然会被它的巍峨与美丽惊呆了。”

王宏剑赞叹河南大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感,颇有“庙堂之气”,中西合璧的建筑,成为最生动的美学课堂。

“小时候我们还经常在河大校园写生,线条勾勒出的建筑,美感穿透纸面,扑面而来。我们从河大校园获得了美的熏陶和启蒙。”王宏伟则回忆道,他们从小就爱在大礼堂外捉迷藏。孩子们喜欢踩着老式木地板,听咚咚的响声,也爱数房顶上的兽头和屋檐下的廊柱。

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前图片

也有网友在视频号中发出自己与大礼堂的点滴回忆:“我在河南大学出生、长大,生活了18年……每次回家第一次去的地方是河南大学,第一个见面的是大礼堂,我以为大礼堂会一直伫立在那里,就像已经过去的九十多年的时光,大礼堂像一位宽厚的长者永远等着我回家……那个他看着长大的孩子却没能见它最后一面。”

网友纷纷怀念河南大学大礼堂

网友纷纷怀念河南大学大礼堂

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卢克平凌晨2时36分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今夜痛哭,用泪水扑灭火焰。今夜无眠,心再也无处安放。今夜校殇,猗欤吾校永无疆!!!

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卢克平微信朋友圈发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