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公共场合孩子哭闹如何解

来源:1039调查团 时间:2024-09-19 09:18 阅读

近年来,因孩子在飞机、高铁等公共场合哭、闹引发的冲突频发。上月末,一则“两名陌生女子将1岁幼童关进飞机卫生间立规矩”的视频引发热议;本月初,一男子高铁上被后座孩子一路又敲又吵,忍无可忍怒怼后座家长的视频登上热搜……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公共场合孩子哭闹,到底该怎么办?

过激应对欠妥

旅客发出的视频截图显示 1岁多幼童被2名旅客带入飞机厕所内“立规矩”/来自网络

幼童:阿姨,找奶奶……

一位旅客:不哭了就可以出去,你是听得懂的乖宝宝,不哭了,不哭了就可以出去。不哭了,阿姨带你找奶奶。听到没?

另一位旅客:把嘴巴闭起来!别哭!

这是发生在8月24日一架贵阳飞上海飞机上的一幕,两位旅客因忍受不了1岁多幼童的哭闹,将孩子带入飞机厕所内“立规矩”,孩子奶奶被关在门外。事后,这两位旅客之一将未打码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引发热议。吉祥航空8月26日就此事回应称,两名旅客将儿童抱至洗手间教育得到其祖母的同意,并称已与幼童母亲电话沟通,对方对两名旅客在机上提供协助的行为表示理解。

吉祥航空发布的情况说明/来自网络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顾问樊百乐认为,即使在家长“同意”、“理解”的情况下,这一行为也欠妥。首先,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你允许做某一件事情,不代表这件事情本身就可以被赋予合法的外衣了。第二,面对公共场合小孩的所谓的侵扰行为,大家也应该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去做,作为一个成年人,哪些事情是你必须要接受、忍受的,而不是说拿所谓合法权利的外衣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旅客发出的视频配文/来自网络

在樊百乐看来,这两位旅客涉嫌违法。首先,违反了《民法》,因为他们对这个小孩的人身自由、心理,甚至身体的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这是一个典型的侵权行为。第二,从《治安管理处罚法》上来说,也是非常有可能构成关于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这方面的行为。还有,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场景,是在一个飞行的密闭的航空器当中,对于其他的乘客和飞行安全、秩序来说都是一种侵扰。据说是孩子的奶奶同意了这一点,事后孩子的家长表示理解,那么这两个成年人所做的这一切法律性质,我个人认为不会有改变。原因是虽然家长是这个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人是享有对这个孩子一定的权利的,但是这个权利并不是没有边界的,边界是在于你不能侵犯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旅客发出的视频配文/来自网络

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魏镇胜指出,旅客在网上发布传播这一视频的行为也涉嫌侵权。他们拍摄了这个视频,而且被传播出来了,这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甚至对他们的家人的伤害可能会大于事情的本身人的肖像权,还有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轻易这样去传播,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一男子因后座孩子持续吵闹怒怼后座家长/来自农民频道官微

男乘客:我在前面我忍了一路了,一会儿敲一会儿喊一会儿嚷的。你这么教孩子吗?

孩子母亲:你家没有孩子呀?

男乘客:有没有孩子?你这么教孩子呀?

孩子母亲:我们没说吗?

男乘客:你从来就没说!又唱歌又跳舞的。

这是发生在9月初吉林的一趟高铁列车上的一幕,一男子因后座孩子持续又敲又吵,忍无可忍怒怼后座家长。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在公众场所享受到安静和舒适的环境,而小孩的哭闹确确实实有可能干扰这种环境,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小孩由于心智发展的限制,可能确实无法像成年人这样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应该承担起主体的责任,帮助小孩学会在公众场所控制自己的行为。其他乘客尽量通过友好的方式跟家长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法、方案,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这种方式。

教+养=教养

带孩子乘高铁出行的旅客/记者拍摄

暑期已经过去,但无论是地铁、高铁等公共场合,带孩子出行的家长并不少。为了减少孩子出行期间的不适、哭闹,大部分家长都各有妙招。

在北京开往呼和浩特的高铁车厢里,5岁的乐乐正在看短视频,他已经能明确表达自己乘车的感受。“坐高铁舒服倒是舒服,就是太快了,我有点头晕。会看电视、打游戏或者是玩之类的。”乐乐说。

5岁的乐乐端坐在高铁上看小视频/记者拍摄

7岁的浩浩则感觉乘车过程十分无聊,为此,他的父母根据他的喜好,提前做足了准备。浩浩表示,自己乘车时感到无聊了就会看风景、吃东西、听音乐。浩浩的母亲说,出门前会提前下载点故事,给孩子听故事特别管用,或者看看书,看看一路的风景,尤其是当爸爸同行的时候,孩子更不敢闹腾。“调皮时候,我就会说他,他就听话多一点。”浩浩父亲说。

乘车中哭闹的孩子/记者拍摄

不过孩子们哭闹的情况却也不少。上午11:22,G2465次列车停靠在清河站,2、3岁的男童哭闹不肯上车,拖着大包小包行李的3位家长分工合作,父亲和祖母前往放置行李,母亲在车厢连接处安抚孩子,但孩子并未停止哭闹,此后,孩子父亲又前来安抚,直到孩子停止哭闹才带回座位。

“小朋友出门不能哭不能闹,人家不喜欢,对不对?”看到其他孩子哭闹,来自张家口的蒋女士趁机引导自家孩子在公共场所不要哭闹,她家的孩子快2岁5个月了,在车里偶尔会有哭闹的行为,她没办法,只能把手机给孩子看。“去近的地方还好,远的地方带不出来,她会闹,影响到别人,咱也不踏实。”

其女士的儿子正趴在座位上玩耍/记者拍摄

车厢里,一位2岁半的小男孩儿不断发出一些声响,他的母亲其女士说,来北京的高铁上更是因为孩子哭闹几乎全程在车厢连接处哄孩子。“带着绘本,或者是再哄他一下。我都不跟他说让他小声点啥的,我就说你想干啥?你哪不舒服了?你咋了?他才跟你说,你要是说‘安静,你坐下’,他可能会觉得妈妈批评我了,我反倒不想配合你了。我现在就有点担心他会吵到别人。3岁以前,我觉得他听不太懂,只能拿别的东西来去吸引他的注意力,比如给他看书之类的,他可能会安静一些。但刚开始(坐高铁)他不适应,来的时候,我们全程都在那个过道里面站着,一个半小时都在外头,担心他会吵到别人。”

旅客发出的视频截图显示 1岁多幼童被2名旅客带入飞机厕所内“立规矩”/来自网络

北京市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心理咨询师马骋分析,孩子出现哭闹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如生理不适、对封闭环境的恐惧,被大人情绪影响等。

在马骋看来,孩子哭闹后,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主动承担起安抚责任,不应随意假手他人,更不能像8月24日的那趟航班上,将1岁多女孩交给2个陌生人,并被关到更狭小的封闭空间中“说教”,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创伤。由于孩子被人训斥了,而且新闻上说这个教育奏效了,她全程在飞机上都没有敢再大声的哭闹,看起来是一个好的行为表现,但孩子在这个阶段,如果说一味地被大人的训斥所驯服,那这个孩子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社交的回避,她会非常害羞,不敢去尝试,会四处小心翼翼,非常害怕别人的评价。

网友发布的带孩子坐飞机视频,用图书、玩具安抚孩子/来自网络

面对公共场所内孩子的哭闹,如何更科学、健康、有效地处理?她建议,监护人可分年龄段对症下药。作为监护人来讲,第一时间就是要先思考孩子(哭闹)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如果他是害怕的话,监护人首先要保持情绪稳定,能去安抚他。对小宝宝来说,飞行前的准备特别重要,结合他的性格特点,他每一天的生理规律及时带一些比如说安抚的玩具、奶瓶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准备。第二,家长、司乘人员是可以安抚一下旅客,跟大家解释一下,可能孩子会哭闹。如果说这个孩子当时的情绪很严重,司乘人员是否能判断,可以专业的医疗团队,甚至是相关的专业人员及时联系。

同理心、忍耐度、边界感、求助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车厢等公共场合哭闹的孩子,其他乘客大都选择忍耐。“忍嘛,太吵了我就自己就去一边待一会儿,我一般不会去制止,我觉得能理解,因为孩子比较小,他们的认知可能还不到,尽量还是家长稍微注意一点,毕竟公共场合。”“毕竟都在外面,就是相互理解嘛。”乘客们说。

作为公共场合的其他成员,面对孩子哭闹只能忍耐吗?马骋建议,孩子哭闹已经较严重影响到其他人,可优先选择在平和的状态下与孩子家长建立沟通。

抱孩子乘坐高铁的家长/记者拍摄

在地铁西直门站,3岁孩子的母亲兰女士独自带儿子出行,孩子不时大声吵嚷,她无奈地说,孩子有时候会闹,发出声响,唱歌、说话。之前就有过乘客跟她反馈这种情况。“你要路远的话,有的乘客人家觉得太吵了,确实就是太吵了。我只能给(孩子)点吃的,或者是给他看一些音视频类的东西。感觉特别累,因为跟孩子说一两回行,说次数多了他就不配合了,因为他这个年纪还是听不进去话。我会备一些小糖果类的送给其他乘客,就只能口头道歉了,目前没遇到过乘客不乐意的,都还是比较能理解的。”兰女士说。

带孩子乘坐地铁的乘客/记者拍摄

地铁乘客陈女士说,坐车时遇到哭闹的孩子大都可以理解,因为自己家也有小孩,所以她觉得小孩子(哭闹)也是比较正常。这个时候家长可能就应该跟孩子约束一下坐车的规则,提前要告知孩子,这个还是要家长自己来完成的,外人毕竟是没有办法干预的。

带孩子排队进展的家长/记者拍摄

为了避免影响到后排的孩子,前排乘客杨女士在调整座椅靠背时提前与后排家长沟通,家长很快配合。杨女士感慨道,只要孩子不要大吵、一直哭闹,就都可以接受。如果实在无法忍受,她会跟孩子家长沟通,家长都会比较理解,让小孩小声一点,哄一下小孩。“我觉得现在的家长还有小朋友的素质其实都挺高的。”

采访中,大部分市民乘客表示,在与哭闹孩子家长沟通时,大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没有遇到过(家长)不配合的。上一次当时是在广州去雷州的路上,前面的女士带着她的小孩,后面小孩突然就开始闹,一直叫,不停地唱歌、拍手,都已经10分钟了,我想她肯定会持续尖叫,我有点受不了了,我们就(跟孩子家长)说要小声一点,因为我们需要休息。整个列车上都很安静,只有她的小孩在那里叫,(家长)还是挺配合的,就哄了她的小孩,就安静了。”“我见过有些乘客确实会去说,别让孩子太吵。家长基本上都会去制止孩子(吵闹)。”

构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

马骋说,如确实出现沟通无果等情况,可及时就近就便向相关工作人员寻求专业帮助。作为旅客来讲,最合理的方式真的是把司乘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叫过来说,“这个孩子大吵大闹,我其实尝试忍了,他的家长刚才怎么怎么样,您是不是可以给他提供一些您专业的意见”,公共交通工具承运方等有责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实施手册/来自网络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截图/来自网络

202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导则》倡议火车等移动空间可在卫生间内配置折叠的婴儿整理台,在无障碍洗手间或车厢等适当位置灵活安排哺乳空间。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公共场所尤其是公共交通工具运营方有责任准备相应的预案,并进行的人员培训。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的相关的运营负责人,也应该提前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设置儿童专区、安抚工具、儿童座椅,甚至对于相关的员工,比如说空姐有专门的措施和应急预案,找一些幼儿专家、心理学专家,可以找到一些通用的解决方案,快速让小孩安抚情绪,停止哭闹,工作人员更好地去安抚周边的乘客,保证良好的这种乘机和乘车秩序。

一些航空公司为孩子准备的画具、机上娱乐等/来自网络

面对这些在公共场合哭闹的孩子,飞机、高铁的乘务员、地铁工作人员等运营单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英国一家航空顾问公司从1999年开始,每年开展全球乘客满意度调查和“世界航空大奖”评选活动。其中,“最适合家庭出行的航司”一项的评估标准就包括:提供家庭座位、儿童餐、儿童便利设施、玩具和活动包、儿童专用机上娱乐,以及旅行期间地勤人员和机组人员的服务协助标准等,其中,2024年全球最适合家庭出行的航空公司为英国航空,他们为家庭提供婴儿车、增高座椅、儿童娱乐内容等。

航空业内人士刘先生则表示,航空飞行的机舱有别于其他公共空间,孩子哭闹对全球民航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国内短途飞行的航班有一个50分钟的限制,在这段时间中是不能提供任何服务的,它是一个严格的航空安全标准。除此之外,后仓的4个乘务员负责热饭要发餐、发水、回收餐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是没有办法协助抱孩子,但是乘务员一定会关注到孩子哭闹,以及老人的身体状况。如果机上有一些无陪儿童,乘务员是必须要去关注到。但是如果有家长或有监护人在身边,乘务员就会提醒监护人去帮助解决,如果监护人没有办法管孩子的情况下,乘务员会介入。他提示家长,飞行途中,千万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给孩子喂水、喂食,因为在飞机上非常容易呛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专家《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建议,带孩子乘机出行的家长在出行前可与执飞航空公司取得联系,了解机型、舱压等信息,获取专业建议,并提前报备有孩子同行。

京张高铁列车上为儿童旅客准备的服务备品/记者拍摄

京张高铁列车长杜薪敏说,为孩子乘车准备了服务备品,包括为10个月到1岁半的婴幼儿准备了充气安睡床等。同时,列车上也准备一些儿童的小画板,方便乘务员找到重点旅客的挂饰,还有小猫咪的图案创可贴,小贴纸,动物小百科图书,小拼图等。每趟高铁列车都会设计一个无障碍卫生间,也叫母婴室,里面有个婴儿护理台,专门给小一点的宝宝换尿布。

京张高铁列车上的无障碍卫生间,也是母婴室/记者拍摄

她说,在暑运、春运等出行高峰,车厢内低龄乘客比例最高可能达到四成,确实可能会出现因孩子哭闹等引发的矛盾。作为乘务员,她表示,一定要跟旅客、家长之间都做好沟通,包括安抚前后排的旅客。乘务员也会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耳塞,在车内有空余坐席的情况下,可以帮旅客协调更换坐席。同时,跟孩子沟通,用车上准备的服务备品,帮家长哄一哄小朋友。

京张高铁列车上为旅客准备的耳塞/记者拍摄

考虑到高铁列车时速较快,还可能经过一些隧道,乘客尤其是一些低龄乘客可能会感到耳部不适,她和同事还自创了一套耳鸣操,在列车上教乘客。耳鸣操就是有揉耳朵突出的一个小骨头的部分,先是顺时针去揉一个8拍,逆时针再揉一个8拍,还有一个就是手放到耳洞里面,左右旋转向外提出,左右旋转向外提出,基本上是6节,每节车厢的电视里也会循环播放。

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无障碍卫生间中的母婴设施/记者拍摄

截至目前,北京地铁有近300座车站有母婴设施。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区副站区长虞杨介绍,北京地铁部分车站设有母婴室,大部分车站都会在无障碍卫生间设有母婴设施,方便哄孩子。儿童在车厢里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可以找到车厢的乘务管理员,他会通知就近的车站随时做好准备,协助解决,如果有需要的话,地铁方面也会跟公安随时保持沟通,及时解决站内的突发情况。

北京地铁10号线内的乘坐扶梯提示标识/记者拍摄

虞杨提示带孩子乘坐地铁的乘客,从进站同行的监护人一定要看护好小朋友,尤其是乘坐电梯的时候,不要在扶梯上有跑跳的这种危险动作,尤其是进入直梯车厢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解开防走失绳,以免发生危险。过闸机的时候,不足1.3米的儿童一定要站在大人的身前一起通过,不要跑着冲过闸机通道,或者是从闸机的缝隙中钻过,以免发生危险,乘车的过程中不要倚靠屏蔽门,不要追跑、打闹,以免发生危险。

北京地铁国贸站内防走失绳危险提示标识/记者拍摄

谁该被“立规矩”?

在去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开展的一项关于如何看待孩子在高铁吵闹的态度调查显示,对于孩子在高铁吵闹的行为,78.8%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应自觉管束好孩子,尽量不给其他乘客带来太多干扰。同时,44.6%的受访者认为婴幼儿哭闹是天性使然,社会应对孩子多一点包容;42.4%的受访者表示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别对过去的自己那么苛刻;40.3%的受访者认为个别“熊孩子”打闹影响乘客,但不“熊”的孩子不应遭遇冷眼。在遇到孩子吵闹时,65.5%的受访者认为必要时可友善提醒家长,但要避免言行过激;50.1%的受访者偏向乘务员求助,请乘务人员出面处理;41.2%的受访者建议准备好耳机、耳塞等物品,减少被干扰几率。超半数以上受访者建议家长应提前准备可以安抚孩子的物品,并加强孩子的社交礼仪教育。

关于孩子在高铁吵闹行为的不同看法调查/来自网络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顾问樊百乐建议,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细化。一方面,需要立法,不断有一些细则上的东西来给予更为明确的指导。第二,有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大家能够认识到具体的场景下,到底应该怎么做。空乘人员、高铁上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应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是应该进行更为系统和更为明晰的培训和细化的。

家长带孩子出行/记者拍摄

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起淮认为,孩子的表现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如果未尽到相应的责任、义务,可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他指出,可以加大对家长的约束和规范,对于在公共场合不顾其他人的感受,孩子造成了对别人的影响,如果有故意和放纵怂恿,甚至因此对别人提出的异议出现言语冲突、肢体冲突,家长应该被加大处罚,这个可以在立法上、在执法上进行修订。监护人应该承担给别人造成侵害的法律后果的承担责任,如赔礼道歉、损失赔偿。

协力“童”行

孩子哭闹的行为再正常不过,但公共空间并非私人领地。作为最了解孩子的家长,也是孩子的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提前做好准备,了解孩子需求,及时安抚教育,缺一不可,更应慎重将教养孩子的责任假手陌生人。作为公共空间的其他成员,同理心、忍耐度、边界感、求助力也不可少,给孩子、家长多一些包容,可与家长合理有效沟通,或及时求助司乘人员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飞机乘务员帮助旅客照看孩子/来自海航|首都航空订阅号

同时,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应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为他们准备相应的服务设施,工作人员也应加强相关专业培训以科学应对,维护公共场合秩序。

文明舒适、安全有序的公共空间的形成并非任何一方单独的责任,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公共秩序意识是从小更是长期的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因年龄小就听之任之,只有家庭、社会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关爱,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才能共同促进孩子们公共秩序意识的形成。

记 者 朱艳婷 编 辑 王琛琛 主 编 程 艳

网友看法

1、网友北京律师来了:[玫瑰]

2、网友净饭王:没有能力教,就不要生,把责任都丢给社会。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