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真案触真情的刑侦剧为何全民叫好

来源:新黄河 时间:2024-12-12 13:47 阅读

荧屏中的正义,真实带来力量

在本世纪初,刑侦题材电视剧曾红极一时。

刑侦题材作为和平时期为数不多可以合理涉及生死命题的类型,具有天生的冲突性,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但在接下来的20年间,刑侦题材电视剧并没有如观众期待的那样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反而日渐式微。

在电视剧《我是刑警》上线后,爱奇艺内容热度迅速破9500,多项数据表现全网登顶,社交平台话题热度持续高涨。

高热数据表现充分证明了该剧的国民度,实现全民追剧。更重要的是观众们纷纷表示:“这个年度必看,味道对了”。

以真实案件,触及人心

作家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中写道:“故事可以编,但生活不可以编;编选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

对于刑侦题材作品而言,能否最终吸引人,首当其冲的便是剧情的真实程度。在这个题材的维度下,再优秀的编剧或许都不如真实的“警”与“匪”有说服力。

事实上,每一名犯罪分子产生犯罪的动机,与自身的认知水平、所处环境、社会时代息息相关,同样刑警的办案工作和能力受制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地域条件和时代背景。

这个时候,真实案件提供的素材,就成为刑侦题材电视剧最大的宝藏。《我是刑警》通过15个具有时代烙印的典型案件串联起基层刑侦工作的发展历程,揭秘了诸多刑侦大要案的侦破过程,如剧中首个案件“西山矿抢劫杀人案”就以“鹤岗1·28大案”为原型,不但案情惨烈,而且犯罪分子非常狡猾,男扮女装误导警方侦查方向,对现场被击毙的同伙毁尸灭迹不留线索,导致警方破案陷入僵局。真实案件改编让“警”与“匪”的对决彻底落到了“真”处。

在观众审美愈发严苛的当下,观众的眼睛也像精准的标尺,容不得半点虚假与敷衍。剧集播出后,#最朴素的方法查最狠的案#、#我是刑警口碑#、#我是刑警 敢拍#、#我是刑警二十年难遇的剧#等话题迅速抢占各大平台热搜高位,这无疑展现出观众极为热忱且直白的反馈与情感。

在曾经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监控不普及、法医技术不完善,甚至通信都并不方便的年代,发生恶性案件后,刑警们的侦破工作很容易落入僵局。《我是刑警》中的刑警不仅没有开天眼,也绝非天才,往往是采用最原始朴素的笨办法“拉网式排查”,但即便如此还是有部分案件由于侦破条件的不足,而停滞不前甚至成为积案,尘封多年。

“西山矿抢劫杀人案”案情分析会

在当下这个时代,在刑侦题材作品中密集重复“拉网式排查”的过程,对于创作者而言是极大的考验,所以不少作品选择将排查过程“快进”,仅将最终结果罗列,作为线索使用。但《我是刑警》没有这样做,反而让观众看到了刑警工作的艰辛,从而感受到真诚。

在一系列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我是刑警》同样没有采用主角的灵光乍现,而是各层级、多部门、多警种依靠扎实的刑侦工作和丰富办案经验,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中一步步试错、纠错,群策群力找出关键线索揪出真凶。

剧中频繁出现的案情分析会场景就颇为典型,在全景镜头中,公安干警密密麻麻堆满了房间,一眼望去都看不出哪个是主角。

没有天才神探、没有全知视角,日夜奋战的使命感,才是16万一线刑警的真实写照。

以往昔伤痛,铸未来和平基石

如今,社交媒体中对演员最高的评价是“建议查查这人,不像演的。”

在剧集前期呈现的“1.28”大案中,李泓良饰演的宋小军、马苏饰演的白玲就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衍生了#马苏110秒自白台词#等多个话题。宋小军被审讯的戏中,镇静、冷酷、无助及无奈的神情,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从台词到眼神,再到表情等,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将一个内心强大的悍匪演绎的栩栩如生。而白玲的形象刻画则更为动容,长满了冻疮的手、全街唯一不给鸡肉注水的商户,真诚生活的她却遭遇了生活的重击。

从《我是刑警》剧中演员的外在形象塑造来看,几乎全员素颜出镜,摒弃了精致妆容与刻意造型。演员们脸上可能带着熬夜办案后的疲惫,头发略显凌乱,服装也是极为普通甚至破旧的日常警服或便装。这种形象设计使得角色与真实的刑警形象高度贴合,仿佛就是从生活中直接走入荧幕,没有距离感。

《我是刑警》犹如一部时代的长卷,在展现刑侦发展历程与几代刑警成长的同时,深刻地映照出时代的演进。

早年,刑警办案的画风透着一股质朴劲儿,全靠实打实的 “笨功夫”。为了揪出隐匿在市井里的嫌犯,队员们不辞辛劳,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展大规模走访摸排。物证分析手段也简单,技术员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在有限的条件里,尽力从现场遗留物里抠细节、找线索。那时破案进度条走得慢,可刑警们硬是凭借一腔热血和日积月累的办案经验,在混沌中一点点拨云见日。

但随着刑侦领域迎来“科技大爆炸”。DNA鉴定技术、视频追踪技术等等,让犯罪分子的逃窜路径被一帧帧还原,再狡黠的身影也躲不过追踪。刑侦手段的迭代升级,恰是时代科技发展的生动注脚。

刑警队伍就是这样,跟着时代的鼓点,不断吸纳新鲜血液、更新技术装备,从传统走向现代;而一桩桩案件,也成了时代变迁最直观的记录者,无声诉说着岁月里的波澜起伏,警醒着我们在发展路上不忘守护正义、筑牢安稳防线。

《我是刑警》通过35年的时间跨度并非要囊括更多的案件、并非为剧中人物获得更多的展示空间,反而是要为观众传递一种安全感。

在荧幕内外,刑警队伍的成长与蜕变从未远离百姓生活,他们就是身边实打实的守护者,是时代迈向安全稳定的直观缩影,更是百姓幸福的坚实依靠。让安稳生活从愿景变成现实,成为时代赠予众人的“安心红利”。

以刑警群像,引众生同悲喜

在实现剧情发展的同时,还能让观众将自身所处的境遇投射至剧中人物和场景中,这需要严谨的创作理念和强有力的执行力,以及对当下受众的理性判断。

一直以来,刑侦题材在不少创作者固有认知里,有着鲜明的“男性向”标签。毕竟这类题材主打内容真实、情节环环相扣,剧中角色荷尔蒙爆棚,警匪间的对抗惊心动魄,天然契合男性观众对悬疑、推理和动作元素的偏爱。相较之下,部分创作者下意识认为女性观众大概率不会对此类题材感兴趣。

然而,现实却给了这种刻板印象一记有力回击。《我是刑警》播出后的数据亮眼,大批女性受众不仅没有被“劝退”,反而热情高涨地留存下来,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分享追剧心得、细致点评,甚至化身 “催更大队”。社交平台上满是网友走心的留言,“看得我全程揪心,可刑警们不放弃一丝线索的执着,太戳人了!”“案子越难,他们越较劲,这股精神给我打满鸡血!”,这些留言道出了观众被深深吸引的关键缘由 —— 刑警身上那股死磕到底的劲头。

《我是刑警》剧照

在剧中,复杂案件常横跨好几集,刑警们即便多次碰壁、推倒重来,也绝不轻言放弃,只为将真相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份死磕精神,跨越了性别差异,触动了全民心底对正义的执着坚守、对真相穷追不舍的本能,它早已烙印在国民的DNA之中,成为大众共通的情感“燃点”。

这份精神层面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无疑是《我是刑警》成功出圈的核心驱动力。

服化道与场景打造也堪称典范,用克制、理性的笔触,徐徐勾勒刑警们的日常点滴。复古的警服、斑驳陈旧的警局,还有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小巷。年轻人追剧时,真切地触摸到那个年代热血拼搏的余温;年长者目睹熟悉场景,往昔奋斗的酸甜苦乐瞬间涌上心头。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各得其所,沉浸式感受岁月的独特魅力。

也正是这份毫无保留的真诚,打破了性别、年龄、地域筑起的壁垒,让全民观众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基层刑警群体,沉浸式体会这份职业背后承载的使命与艰辛。观众与剧中人物达成深度心灵共振,剧集自然而然就稳稳扎根大众心间,彰显出无可比拟的全民性与影响力,一跃成为当下爆款剧集。

片尾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更是把观众的情绪再次拉回到了千禧年前后。事实上,《我是刑警》不仅是对纪实刑侦剧的致敬与回归,更是对当前国产剧创作方向的一种深刻反思与启示。一部国民佳作的魅力和深度,往往来自看似平凡却深刻的故事之中。

作者:吉安冰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网友看法

1、网友奋发清风V5:这剧的确拍得不错,值得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