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贺岁档之王,冯小刚不跟贺岁档已经很多年了。2023岁末,冯小刚携《非诚勿扰3》归来,距上一部“非诚”,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非诚勿扰2》的片尾字幕写道:“据知情人说,秦奋和笑笑正式结婚是在2030年。那一年秦先生已经七十岁了。这期间还发生过许多阴差阳错的事,我们以后再表。”一语成谶,“非诚3”的故事发生在秦奋(葛优饰)70岁生日前两周,他同时面对人工智能的笑笑和原版笑笑(均为舒淇饰)……
冯小刚(右)执导的新片《非诚勿扰3》于2023年贺岁档上映,图为他和主演舒淇(中)、葛优(左)在该片北京发布会上。视觉中国
这一次冯小刚还用了“过去中国电影里没有用过的”、撞色的方式来拍。他坦言自己是看了美国现代艺术家爱德华·霍普的画,认为画中色彩可以为影片所用。“我每次拍电影都会做一个探索,尤其近些年来我都会在电影的形式上做一些小的突破。我不会循规蹈矩地用过去的经验。也许《非诚勿扰3》这个题材还是舒适区里的题材,但这个电影的表现形式,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做。”冯小刚说道。
2023年,65岁的冯小刚拿到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退休证,“一红的皮儿,光荣退休”。“当然导演这事没有个什么退休不退休,我对自己说就是好的就干,否则的话就待着。”冯小刚说。
《非诚勿扰》系列:只有王朔来编剧我才放心
南方周末:你有的作品是自己编剧,有的是外请编剧。哪些东西是你更愿意自己做的?
冯小刚:比如说我看到一部小说,觉得不错的话,我更愿意让小说的作者来写这个剧本。但是大部分小说作者好像很抗拒写剧本。他们会说“我不会写剧本,我不知道怎么写”。
其实小说的作者对自己的小说是吃得非常透的。一般小说写完了几年后,才有人来谈改编的事。在沉淀了几年之后,原著的作者再看作品,一定会觉得当初好像少写了什么,或者哪里写得不好。我觉得如果让原著作者去做剧本的话,他们能够弥补之前的遗憾,而且创作的方向不会跑偏。
另外一种是我参与其中撰写剧本。比如《大腕》《甲方乙方》《不见不散》……《非诚勿扰》这种故事,我是觉得只有一个人来编剧,我是放心的,这个人就是王朔。
这种语言上的幽默诙谐,要不然就是我自己来写。别人写不出来这种风格,一说要有喜剧感,可能就写成另外一种闹剧了。
《非诚勿扰1》的剧本是我写的。王朔看完《非诚勿扰1》之后,他说:“我觉得这是最典型的浪漫轻喜剧,还挺有意思。”我说我准备拍《非诚勿扰2》,你愿不愿意一块写?他说可以。所以《非诚勿扰2》和《非诚勿扰1》的台词风格有些不同,《非诚勿扰2》里王朔的东西更多一点。《非诚勿扰1》《非诚勿扰2》,还基本上是依循着我们生活的常态,但《非诚勿扰3》就不太生活化了。在原来,类似《非诚勿扰》这种剧本,我挖空心思一个月就可以写出来,口若悬河。现在就不行了,老不弄这种东西了,有时候坐一下午,甚至坐一两天,那对话写得也没意思。
过去写《编辑部的故事》那么多集,随便就从“李冬宝进了办公室,余德利、戈玲、牛大姐跟他打招呼”,我就可以开始写。而且我可以迅速把语言组织起来,变得特别有意思。我很会玩这个,我现在就提不起那口气了。
南方周末:冯氏喜剧笑点不那么密,爱情的浓度没那么浓。这种配方是怎么形成的?
冯小刚:这可能跟王朔小说里的主人公有关系。比如他写的爱情故事和人物表达,都有那种幽默感、自嘲感。男主人公都有点淘气,有点不着调,说话一针见血。比如像葛优演的角色,他一本正经地说很幽默的话,但他不笑。他越一本正经,观众就越觉得可笑。这渐渐地形成了一种风格,有别于夸张表情和形体去营造的那种喜剧。他的作品里拒绝肉麻的爱情,也没有海誓山盟。你说它是喜剧,它又不是完全奔着喜剧去的,有时候故事里面还掺杂着某种伤感和无可奈何。
南方周末:《非诚勿扰1》和《非诚勿扰2》融合了爱情和死亡这两个元素。
冯小刚:大多数观众喜欢《非诚勿扰1》,对第二部就微词比较多,《非诚勿扰2》聊到生死了,往里头走了一点。
死是必然的一件事,我们左右不了。但是怎么死,其实是可以左右的。
在生命没有质量之后,还留一口气活着,实际上是深陷在痛苦里被折磨。个人表达不了意愿,但所有的亲属都觉着“我”不能放弃。这种“不能放弃”,更多地是亲属内心的需要,而不真是躺在那的人的需要。我觉得生不如死太残酷了。
不太循规蹈矩的那种爱情
南方周末:《非诚勿扰》当时为什么选了舒淇做女主角?
冯小刚:她很美。很多年前舒淇的老板,寰亚的林建岳,一直就跟我说把舒淇签约到我们这,话说了几年,弄得我后来每次到香港见面的时候都有点尴尬。
林老板再说的时候,舒淇就说:哎呀,老板你别再说了,导演肯定是没有这想法。我说:不,马上就会拍。我想,那就围绕着舒淇定做写一个故事。
当时我看了陈国富拍的《征婚启事》,我觉得挺好。(片中)刘若英不断地和男士相亲,见来见去,什么样的人都有。
所以我觉得,可以是这样一个结构开始,让男士征婚,然后见着见着,舒淇出现。第一印象很一般,没往心里去。但是,阴差阳错不断地见面,开始擦出火花。舒淇要摆脱之前的虐恋,她就觉得要找一个人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南方周末:《非诚勿扰2》的结尾说秦奋和笑笑是2030年才结婚的,那年秦先生已经70岁了。
冯小刚:那时候纯属瞎写。觉得把年头写多点,写续集的时候能用。因为一结婚,夫妻关系焊死了,就难写了,所以留了一个时间上的余量。《非诚勿扰3》里秦先生到了70岁生日的前两周。
喜剧是有一定的荒诞性和假定性。包括过去《甲方乙方》也是这样。(《非诚勿扰3》里)笑笑她走了,她因为什么走?要想到一个比较好玩的点,就说笑笑爱上捡垃圾,这就符合喜剧的设定。然后老范(范伟饰)给秦奋生产出了人工智能人,仿制了笑笑。我想到这,就觉得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写个故事了。
南方周末:《非诚勿扰3》里这个 AI 进化到了什么程度?如果AI在机能上比较拟人的话,没准我们还真就会选择AI?
冯小刚:我们设定机器人看上去是毫无破绽的。所有的肌肉骨骼,人有的它都有。只有这样演起来才比较自如。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真的笑笑回来了。她慢慢把秦奋弄迷糊了,秦奋不知道到底哪个是真的。
南方周末:人类爱的投射,是唯一的吗?还是有多种选择?这个AI是不是真的可以替代舒淇?
冯小刚:《非诚勿扰3》里就先问秦奋:你希望仿制一个什么性格的笑笑?秦奋一开始说百依百顺。但秦奋和笑笑在一起时,更多的是笑笑跟秦奋拧着干的。所以,但当一个百依百顺的笑笑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他发现不像。长得再像,但是性格不像,他就觉得不是。
所以他要求升级,把这个AI改成“我说东,她说西,我说打狗,她说撵鸡”的性格。让AI有个性,这样才相信她是笑笑。
南方周末:葛优饰演的角色秦奋,在这个系列里经历了很多爱情,秦奋和笑笑之间乍一看不太像标准的爱情,爱情中女人对男人没有敬爱感,男人对女人没有迷恋感。他们之间是产生了真的爱情呢,还是仅是貌似爱情的婚姻呢?
冯小刚:不是太循规蹈矩的那种爱情。笑笑始终处在没下决心的状态。秦奋对笑笑更痴迷一点。
我们年轻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女孩,觉得特别好,但是人根本没看上你。你也会有一些幻想:哪怕她没看上我,我是不是可以感化她?我的幽默感是不是能让她觉得跟我在一块还是很有意思,进而改变她的态度?在故事中,编剧们能这么写,让笑笑回到秦奋身边。
但是实际生活中,女孩子要是没看上你,怎么着都没戏。人与人之间不来电,互相没有磁场。但是,生活中有没有因为某种原因,使本来没看上彼此的两个人最终成为夫妻的?肯定有。但我认为他们心里永远都不可能燃烧,属于内心不激动。
找到更独特的东西,而不是随大流的人云亦云
南方周末:2023年你还创作了一部网剧,《回响》。
冯小刚:《回响》是全部由我来操持拍摄的,剧本是原著作者东西自己写的。我说你无论如何都得自己写。东西很痴迷于大学教授(男一号,王阳饰)的内心戏,那种知识分子内心想法的表达。
比如两个人吃了饭之后各自想着内心的心思,所有剧烈的情绪都在心里头打架,没有外化到事件和冲突之中。我和东西说,你这种大段的内化表达,只有一部分观众喜欢,还有一部分观众就会觉得枯燥。
南方周末:你执导的上一部电影《如果芸知道》是怎么创作的?
冯小刚:那个时候也不知道能拍什么,正遇见我的同事,故事的主人公张述。我们当兵在一起,后来拍电影又在一起。
《如果芸知道》是张述亲历的事,我听完了挺感动的。我们这一拨人,十有八九都离婚了,他就是个婚姻恩爱的典型,让你相信相爱到老的事例。我就说拍,想拍成表面上看着很淡,但最后情感很浓烈的故事。当这个深爱的人一下没了之后,他去实现这个人的愿望。
我们去新西兰采景,我就很想能够很安静地拍这个电影,享受过程。八个星期的拍摄过程,我觉得内心特别地平静。摄制组人也不多,国内去了四十多个人,新西兰来了六十多个人,(组成)小型摄制组。没有熬过夜,也没有起过早,我觉得很像一趟旅行。就像散文似的叙述这样一段恋情。
南方周末:下一部大的冯小刚作品在哪儿?
冯小刚:我还是想怎么能找到更独特的东西,而不是随大流的人云亦云。现在很多制片人都说某类题材好,跟风,就抓这些题材拍。等到上映的时候,你就会问:这种题材不是挺火的吗?怎么现在没人看了?观众的偏好一阵风也就过去了,所以不能跟风。
除了《非诚勿扰3》这种喜剧,我不想拍那种编出来的故事。我觉得故事一定得是禁得住推敲的。人物做每件事的逻辑得特别站得住脚,人物形象得特别丰满。
有的电影,故事的人物特别站得住脚。人物内心的想法,为什么这么做的动机、处境、背景,特别结实。日本的《入殓师》也是。这种内容剪完了拍完了,自己回头看就觉得心里头有底气。抛开票房不说,这个故事片摆在那儿就立得住。
比如说《1942》,拍完这部电影我心里头绝不会想:我是不是选择错了?这个题材或者这剧本没弄好?我觉得《1942》在上映的时候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了集体狂欢式的嘲笑,当时在豆瓣上评分6分(满分10分)。但是这部电影在几年之后,评分变成8分多了。变成所有人开始说:诶?当时怎么没发现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我觉得这特别好。你自己坚持相信它是好的,那慢慢地它就会被认可。
经过了一段时间,人们从一开始不喜欢到觉得它是一个好的电影。这个变化就是因为电影本身内容结实。我觉着《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日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南方周末:你的很多作品是建立在原著改编的基础上,在你阅读所及,那种能写出来有分量作品的作家,现在还多吗?这种结实感、跟土地跟人的生活特别接近的作品现在还多吗?
冯小刚:一定还是有的。但我们的视野有限。包括刘震云,我觉得他写的东西和这块土地还是很“接壤的”,是从这土地里长出来的东西,不是化学合成的。
南方周末:接下来的冯小刚准备做什么呢?
冯小刚:我同时抓了不同的项目,就看哪个能做成。创作这事不着急。我一把岁数,也用不着一年拍一个,有感而发吧。如果觉得有一种题材,基本具备市场上的好看元素,但是可拍可不拍。这样的项目,我基本上就不拍了。
我2023年拿到了退休证,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光荣退休。当然导演这事,也没有个什么退休不退休之说。但是我自己对自己说:好的就干,否则的话就待着。待着也是一种学习,因为人得在生活里。
南方周末:待着是什么样的状态?
冯小刚:跟不同的人交朋友。这么多年认识一群朋友,平常约我,我老是忙,去不了,现在有时间了。和一些特别有意思的朋友在一起,就是特别愉快的事。接触不同的人,喝酒打球,打点掼蛋,四处走走,这就挺好。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夏辰
责编 刘悠翔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