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和亏损都创了新高,但一款还要等半年的期货还是给市场注入了信心。
2023 年底,李斌宣布裁员 10 %,当时外界就在猜测蔚来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这点在昨天发布的四季报里得到了验证。
2023 年 Q4,蔚来总共交付 50045 辆汽车,总营收 171.032 亿元,同比增长 6.5%,环比则下降 10.3%。单车毛利率为 11.9%,较第三季度的 11.0% 继续增长,但低于上一季度电话会里管理层给出的 15% 业绩指引。
在 2023 全年,蔚来总营收达 556.179 亿元,创历史新高。不过,这一年蔚来的净亏损也达到 207.198 亿元,较上一年增长 43.5%。这是继 2019 年、2022 年后,蔚来第三次年度亏损超过百亿元,也是首次突破 200 亿。
财报发布后,李斌在业绩电话会议上透露了更多关于今年即将上线的第二品牌(内部代号为「ALPS」)更多信息。李斌称,ALPS 的首款车型将和特斯拉 Model Y 直接竞争,专注家庭市场,并且「成本将比特斯拉便宜大概 10%(指特斯拉全球成本)」。
发布财报当日,蔚来股价有所上涨,最高涨幅 4.60%,最终收盘价 5.495 美元,上涨 3.10%。最新市值为 114 亿美元,高过小鹏汽车(86 亿美元),但距离理想(约 400 亿美元)仍有几个身位的差距。
01 只完成全年六成交付目标,
坚称不参与「价格战」
2023 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突然提速,蔚来在上半年的交付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水,月销量一度跌破 6000 台。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蔚来在 6 月首次宣布全系车型下调起售价格 3 万元,把过往的免费换电权益剥离出汽车售价里。这一策略在第三季度很快收到了明显的成效。降价后的 7 月,蔚来销量突破 2 万台,并在 Q3 累计达到了 55432 台。
遗憾的是,这样的势头并没有继续提升。第四季度,蔚来的单月交付量稳定在 1.5-1.8 万之间,当季营收环比下跌 10.3%。
2023 年,蔚来全年共交付 160038 台电动汽车,只完成年初制定的 25 万销售目标的六成多一点,大幅落后于主销增程产品的理想(37.6 万台),略高于同样专注于纯电市场小鹏汽车(14.1 万台)。
蔚来高管对于「价格战」始终不感冒,无论是 CEO 李斌还是总裁秦力洪都在不同场合表达过「蔚来不会参与价格战」的态度。在 3 月 5 日的业绩电话会议上,李斌再次强调:蔚来主品牌「不会出比 ET5(起售价 29.8 万元)更便宜的车,包括正在规划的(新)车型。」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李斌也表示过,蔚来主品牌的车型都是双电机版本,这也说明了打造豪华品牌的定位。而单电机车型则计划在第二、第三品牌中出现。
既然明确了主品牌不会继续降价的思路,那么降本增效就是管理层必须改善的问题了。
蔚来也确实在第四季度公布了相关的动作和进展。
11 月 3 日,李斌发表全员信,宣布蔚来将在当月完成 10% 的裁员。从 2022 年底员工规模来看,蔚来是「蔚小理」三家新势力企业里最多的,粗略估算,这次裁员大致有 2600 人受到影响。
在那封全员信里,李斌表示「对三年内无法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进行推迟和削减」。在调整后,2024 年初,蔚来手机负责人尹水军宣布离职。
但裁员并不代表着全线收缩。由于蔚来主品牌在 2024 年没有全新车型的发布计划,ALPS 首款车型也要到第四季度才能大规模交付,因此,今年蔚来在售的 8 款车型依然要承担着重要的现金奶牛职责。
去年第三季度,蔚来大量招募销售人员,其销售团队增加 3000 人,规模扩大近一倍。经过半年后,李斌认为新的销售团队开始逐渐成熟并体现出价值。
目前,蔚来在全国有接近 500 家直营门店,李斌表示,蔚来主品牌的门店数量扩展不是今年的首要任务,「重要的还是提高经营效率」。秦力洪也曾在 2023 NIO Day 之后的媒体交流上表示,直营体系下,将会更关注市场签合和店内服务、补能的综合能力,并强调这样的工作是「以周为单位」在进行调整。
去年年底,蔚来收购了江淮汽车的第一先进制造基地和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根据江淮汽车发布的公告,交易价格合计为 31.58 亿元。这是一次固定资产的投入,收购完成后,蔚来汽车获得了独立的汽车生产资质。李斌表示,如果蔚来汽车完全由自己制造的话,制造成本会下降 10%。
极客公园于今年 1 月参观了蔚来的第二先进制造基地。除了一系列自动化制造工艺外,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蔚来打造的「魔方」车辆存取平台。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流水线工厂布局,这样的设计更容易满足今后多品牌、多 SKU,以及不同用户对于不同选配的定制需求。智能制造也是蔚来去年宣布的 12 项全栈自研的关键领域之一。
此外,去年 12 月 18 日,蔚来汽车宣布和阿布扎比投资机构 CYVN 签订了新一轮股份认购协议,收获了 22 亿美元的现金投资。这是蔚来在 2023 年第二次收到 CYVN 的投资,李斌曾透露,第一笔融资只用了 3 周,第二笔「时间更短」。
有了这两笔来自中东资本总计 33 亿美元(约折合 237.49 亿元人民币)的输血,截止 2023 年 12 月 31 日,蔚来现金储备为 573 亿元。目前,CYVN 实际占股为 20.1%。
02 第二品牌,
「全村的希望」
尽量汽车作为长周期重投入的行业,从来不能简单地等效类比成一场 90 分钟的足球比赛,过分重视短期的销售数据,而忽略了长期战略布局。但进入 2024 年后,无论是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蔚来两个品牌所处的细分市场,竞争都将变得更加激烈。
从整体市场来看,去年卖出超过 300 万台的行业巨头比亚迪接连推出「荣耀版」车型,对 20 万以下的市场发起猛攻;小米汽车还没上市,便已经被同价位一众新势力竞争对手包围;华为的鸿蒙智行联盟继续强势出击,售价接近 50 万的问界 M9 上市 2 个月就突破了 5 万订单;理想今年计划推出 4 款纯电车型。
对于蔚来而言,挑战既来自自身的出牌节奏,也要面对一些不可避免的直接竞争。
当前,各家产品节奏极快,消费者眼前全是眼花缭乱的新产品和各种价格诱惑。从出牌节奏看,今年只有一款新车型推出,在容错率上将面临极大的压力。想想看,哪怕强如华为,鸿蒙智行的第一款纯电轿车智界 S7 在发布后,也因为供应链、销售等各种环节,瞬间在市场里变成了「小透明」,大概率要进入重新启动的二次投入。
更何况,眼前新势力里跑得最快的理想,也将在今年正式进入纯电市场,而理想的这 4 款新品,定位正是 ALPS 瞄准的「纯电家庭用车」。也许产品的价格段略有不同,但可想而知的是,至少在网络舆论层面,这大概率会两家车企「粉丝」之间的一场直接对话。
压力山大,可想而知。
所以外界对于 ALPS 自然也就格外关注。在 3 月 5 号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几乎每一个提问者都有围绕着 ALPS 品牌的问题。
李斌对于 ALPS 首款车型的描述,是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 的产品。在近期的一张网友拍到的测试车伪装照里,甚至看到车辆关窗上直接贴上了「比毛豆 Y 更棒」的字样。当然这只是一种戏谑,Model Y 还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对手——2023 年全球销量为 123 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卖出了超过 45 万辆,是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冠军车型,比油车还高。
李斌认为,相比特斯拉,ALPS 的核心优势有望体现在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上。
换电仍然是李斌手中一张重要的王牌,也是蔚来及旗下品牌的重要护城河。李斌用「云服务」的市场类比了换电的补能形式,认为两者将是一样的发展轨迹,头部公司会将自己的网络开放给整个行业。近期,蔚来已经和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江淮、奇瑞等主机厂,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南方电网等签署了相关能源合作协议。
李斌表示,蔚来今年还会新建超过 1 万个换电站,而且会有「相当一部分」部署在下沉市场,以配合销售网络。这些新建的第四代换电站,将可以同时服务于蔚来主品牌、第二品牌 ALPS 以及合作车企的换电车型。与此同时,一部分换电站仍然只服务于蔚来主品牌车主,「相当于『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区别」。
在成本方面,李斌表示,ALPS 的成本能够比 Model Y 便宜约 10%,并且对 ALPS 品牌车型来说,追求销量的优先级将高于毛利率。按照以上数据推算,这款车型有望成为一款起售价格接近 20 万,且可以换电的中型 SUV。
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供应链优势,但也离不开规模效应。李斌并没有直接透露对于 ALPS 在 2024 年的交付预期,只是说当「达到合理的量」,就可以达到上述成本水平。「在中国,一个工厂 1 个月 1 万辆就是合理的值。」
ALPS 和蔚来主品牌会使用两个相互独立的销售体系,2024 年,ALPS 的目标是开设不低于 200 家销售网络。目前,蔚来体系可以为 ALPS 储备并培训销售人员。
全球化暂时不成为蔚来 2024 年的战略重点,除了阿联酋市场之外,蔚来暂时没有进入新的市场。这也许也是李斌强调聚焦和提效下的具体战术体现。
在首次释放大量 ALPS 品牌信息后,看起来还是冲抵了市场对 200 亿亏损可能造成的负面反馈。当天,蔚来在美股的股价录得 3.10% 上涨。
不过,直到第三季度产品发布和第四季度大规模交付前,李斌和他的团队还需要继续专注于提高销售效率。毕竟,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投资者来说,销量仍然是对一家车企最简单和直接的信心来源。
本文源自极客公园
网友看法
1、网友非凡星辰Z3F:就一款四个轮子的电瓶车,200亿亏哪里去了?
2、网友ReliveDerek:蔚来加油,争取成为全球唯一永远不需要盈利的汽车品牌[赞]
3、网友非凡百灵鸟WPl:做汽车行业里的海底捞!快递业的顺丰!
4、网友大漠追风:蔚来恐怕没有未来
5、网友lvltiger:产品定位成问题,必将万劫不复的轮回。高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