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3年教育经验”的老赖教育家赵菊英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了,看着赵老师不断地言语打压孩子,要求孩子扔掉自己喜欢的周边,砸碎自己做好的手办模型,甚至让孩子不再打篮球,我莫名的突然想到我们曾经的老朋友,磁爆步兵--杨永信。在全网都在说赵老师教育的粗暴,野蛮,我更认为,这类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为了满足家长宣泄自己无能和寻找替罪羊的市场。如果自己这么粗暴的教育孩子,那多心疼啊,我们找赵老师,反正孩子最后就是会恨赵老师,又不是我们家长,一举两得啊!
杨永信:争议中的心理治疗师
在中国,提起杨永信,这个名字似乎总是伴随着争议和讨论。作为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前副院长和精神病科主任,杨永信在精神病学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并获得过多项荣誉。然而,正是他在治疗网络成瘾方面的工作,让他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赵菊英:失信老赖教育家?
赵菊英自称拥有33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并且是一个文化传媒公司的总经理。他声称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超过1000场,出版过书籍,并且有一个3岁就能背完150本纯英文世界名著、7岁精通四国语言的儿子。
但赵菊英的教育方法却引起了公众的广泛批评。他的教育方式似乎相当极端,包括让孩子砸毁心爱的手办和玩具,使用戒尺打手心,威胁通过摄像头监控孩子。他声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认为“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孩子”。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践踏了孩子的尊严和爱好,无视了孩子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有人甚至将其称为“霸凌式教育”。同时,赵菊英的一些成就和认证也受到了质疑,比如他自称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的家庭学校双讲师,但在官网上查无此人。
我们来看杨永信与赵菊英的教育方法
杨永信的治疗方法: 杨永信,一位知名的精神病科医生,因采用电刺激(电休克)治疗网络成瘾而备受争议。他的方法被批评为侵犯患者权益,可能造成长期心理伤害。
赵菊英的教育方式: 赵菊英,一位自称资深的教育专家,其教育方式包括让孩子亲手砸毁心爱的玩具,使用戒尺打手心,以及威胁通过摄像头监控孩子,这些做法引发了公众的广泛批评。
这两人教育方法的共同点
1. 极端手段的使用: 杨永信和赵菊英都采用了极端的教育手段,如电刺激和体罚,这些方法在医学和教育界都存在很大的争议。
2. 对自由的限制: 两者的教育过程中,都存在对个体自由的剥夺,如杨永信治疗中的患者被限制自由,赵菊英则通过监控手段控制孩子。
3. 忽视个体差异: 无论是网络成瘾治疗还是教育方式,两者都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而是采取了一种强制性的、一刀切的方法。
不难发现,这两人仿佛都为了“家长觉得这样不好”而存在
打篮球,模型手办真的会影响孩子学习吗?还是说除了学习,孩子就不能做其他的事?
有几种家长可能觉得模型,手办,打篮球等爱好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对成绩有高要求的家长:这类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可能认为任何非学术的活动都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学习。
对教育有传统观念的家长:这类家长可能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正经事,其他的爱好都是玩物丧志,会耽误学习。
对孩子时间管理有严格要求的家长:这类家长可能认为孩子的时间应该被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应该有明确的界限,如果孩子花费太多时间在爱好上,可能会影响学习。
对孩子未来规划有明确设想的家长:这类家长可能已经为孩子规划好了未来的道路,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实现这个目标上,而不是花时间在其他爱好上。
对孩子过度保护的家长:这类家长可能担心孩子在追求爱好的过程中会受到伤害,或者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他们会限制孩子参与这些活动。
家长禁止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所谓的权威感
这些道貌岸然的理由,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让家长觉得这些爱好影响了孩子其实是家长妄想获得家庭地位和权威性。从而采用粗暴的家庭教育。粗暴的家庭教育通常指的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取严厉、专制或物理上和情感上具有伤害性的方式。这样的教育手段可能包括体罚、言语侮辱、情感忽视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教育方式的确可以看作是家长为了满足自身的权威心理而采取的行为。以下是对此观点的论证:
权威感的需求:在某些文化和社会结构中,家长的角色被视为家庭的决策者和领导者,他们拥有对孩子施加控制和指导的权力。家长可能会通过粗暴的手段来确保自己的权威地位得到承认和尊重。
控制与服从:粗暴的教育方法往往源于家长希望孩子无条件服从的心理需求。通过强制孩子遵守规则和命令,家长感受到控制感和权力感,从而满足他们的权威心理。
传统观念:在一些传统观念影响下,家长可能认为严格的管教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此,家长可能会借助粗暴的方式来实施这些观念,以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
说人话就是,你是孩子,你必须听我的,你如果不听我的,我就找个替罪羊来收拾你。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