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近40支龙舟队齐聚广州海珠湿地公园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4-09-19 10:07 阅读

6月9日,端午假期第二天,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以下简称“海珠湿地”)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来自海珠、天河、番禺、黄埔等地的近40支村社龙舟队,在海珠湿地石榴岗河段穿梭游弋,为市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龙舟探亲”盛景。

龙舟前来“走亲戚”

石榴岗河“趁景忙”

广府地区水乡密布,河涌纵横。千百年来,各式民间典故与民俗活动相互映衬,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当地龙舟文化的内涵。其中,“龙舟探亲 招景趁景”便是端午佳节里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之一。

所谓“招景”,指的是村社向兄弟村、老表村发出邀请,邀请各村龙舟前来“串门走亲戚”。而“趁景”,则是受邀村社按照约定,派龙舟队伍赴约的过程。海珠湿地拥有39条与珠江相通的河涌,水域面积达380公顷,为龙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佳条件。

“龙舟探亲”活动现场。

“咚,咚,咚……”,上午10时许,海珠湿地石榴岗河段逐渐热闹起来。只见水面上,船桨翻飞,浪花四溅,各式龙舟装扮一新,伴随着波浪与鞭炮声疾驰而来,停靠在爱莲亭码头。随着龙舟靠岸,船上的人纷纷下船,喝龙船茶、品龙船饼,闲话家常,共度端午时光。

来自海珠南箕村的黄先生是此次“龙舟探亲”队伍中的一员。从他12岁第一次参与探亲至今,已有30年光景。他兴奋地表示,早上7点便开始做准备工作,7点半正式从村里出发,启程趁景。“每年的‘龙舟探亲’就像是一次老友间的聚会,为各村社提供了一个交流叙旧、增进感情的机会。接下来,我们还将前往后滘、石碁,继续探亲之旅。”谈起村里的探亲安排,黄先生表示期待。

一边是极富特色的“龙舟探亲”,另一边爱莲亭沿岸也已人头攒动,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呐喊欢呼声此起彼伏。市民张先生本是外省人,已在定居广州超过十年,今日携家人前来观赏“龙舟探亲”。他表示,这些年在广州定居,过程中也在不断了解、认识广州的龙舟文化。“今天是第一次来到现场近距离感受,又是在海珠湿地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再一次加深了对龙舟文化的认识。”

厚植文化底蕴

“龙舟探亲”背后学问可不少

作为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龙舟探亲”在观赏价值的背后,依旧保留着许多从旧时流传至今的习俗。海珠区龙舟协会工作人员陈嘉辉来自海珠后滘村,自幼便与龙舟结缘。他表示,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习俗,构成了广府龙舟文化深厚的底蕴,生生不息。

陈嘉辉告诉记者,在探亲之前的准备环节,作为邀请方的“东道主”需向村社发出请柬,通过将邀请写于红纸上的形式,以“敬邀”二字作为标题,正文写上具体时间安排。待村社应邀趁景之际,需用红纸回帖,以“谢”字为题当做回应,并附上感谢的话语和落款,“这就代表着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情谊。类似于你们的心意,我们已经领受,感谢你们的邀约。”

来自陈边村的回帖。

来到探亲当日,亦有讲究。陈嘉辉介绍道,“当水面上有龙舟出现,岸边要安排两个人,一个人敲锣,一个人挥帽子。寓意着,告诉船上的人这里有一个探亲的停靠点,并向他们表示欢迎。当探亲结束,船只返程时,需先在水上来回划上三遍,岸边的人同样需要挥舞帽子以表挽留。”

如果说龙舟竞渡比的是速度、斗“技”,那么招景就是竞艳、斗“靓”。各村都会悉心“扮靓”龙舟,在趁景之时“争奇斗艳”。以传统的广府龙舟为例,陈嘉辉介绍道,传统的广府龙舟长约12丈(40米)。按照习俗,船上需放上大单旗、百足旗、神龛、罗伞等装饰物。

具体而言,大单旗上会用醒目的字体写上村名或是村内的代表姓氏,神龛用来安放当地村社所信奉的神明以保龙舟活动平安。罗伞通常放置在龙舟中间位置,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因其颜色鲜艳,能带来视觉冲击,各村都会在罗伞的设计上下功夫,以求体现本村特色……这些部件彼此间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这一份地道的“广府龙舟味”。

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也有创新。陈嘉辉所在的海珠区龙舟协会于2017年起,联合海珠湿地推出“海珠湿地龙船景”系列活动,到2024年已是第6届。“我们希望通过龙舟竞渡、招景探亲、龙舟体验课程、龙船饭等一系列配套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从而了解龙舟文化,认识龙舟文化。”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图片:南都见习记者吴文伟

网友看法

1、网友CHN战龙:https://m.toutiao.com/is/ijCvGoAg/ - 不穿救生衣赛龙舟,已致多人死亡,恰如乘车不系安全带,该立法了... - 今日头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