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席亚洲】
本周,乌克兰在库尔斯克方向的攻势继续陷入僵持,俄军仅以有限兵力扼守部分要点,没有急于反攻,但乌克兰方面却抽调全线的机动兵力到库尔斯克试图继续发展进攻,结果使得其在东部前线无法抵挡俄军的推进。
回顾这场库尔斯克作战行动,第一阶段乌军的“猪突猛进”,很多人已经开始说西尔斯基是当代名将,并且把乌军的初期胜利与西方国家推崇的轻装机动作战的概念挂钩。这种观点究竟是否有道理,未来的机动作战能从这场战役中得到什么启发,本期军评我们就来聊聊。
乌克兰在库尔斯克作战中,以大量的高机动轮式载具运送部队进行突袭,在战役之初取得了很好看的“地图开疆”的成果,但从第二周开始作战陷入困局,到如今,已经呈现出疲态,必须依靠不断投入新的战斗部队来维持。
乌军手中大量西方援助的轮式装甲车辆成了他们现在的重要优势,相比之下俄军奇缺此类车辆
相比之下,俄军尽管因为战役侦察能力的缺陷,未能发现乌军的行动,但其依靠库尔斯克当地的边防部队和实际上相当于民兵预备役的部队,仍然确保了几个主要的要地未迅速易手,并且随着战役的持续,陆续投入海军步兵、空降兵部队这些俄军的“快速反应部队”,继续加强防御,和堵截乌军的穿插行动,最终使得乌军的进攻陷入停滞。
只不过由于兵力上俄军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没有尝试通过进攻行动切断乌军后路或者全部收复失地。
所以有评论说,只要俄罗斯比乌克兰更“不要脸”,不在乎乌克兰继续占领库尔斯克州部分领土带来的舆论效果,他们就可以将乌克兰的这场进攻变成他们的巨大包袱,为俄军在东部前线的全力进攻,夺取红军城等一系列战役目标做铺垫。
目前从双方的态势上来看,俄军似乎确实就是这样做的,将乌军的主要机动兵力限制在库尔斯克,确实对于俄军加速夺取红军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处插旗看起来声势很大,但乌军未能取得任何真正有意义的战果
按照乌克兰总参谋部的说法,他们在等待“泥将军”助阵,只要坚持到九月份,不管是库尔斯克还是乌克兰东部前线,都会因为泥泞季节的到来而难以进行大规模作战,然后乌军就会有几个月时间来重整旗鼓,争取在冬季作战中守住库尔斯克和红军城。
因此双方的作战和二战中苏德双方在同一地点的行动仍然有很多类似之处,利用泥泞季仍然是双方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过俄乌这两年多打下来,其实我们也可以发现泥泞季的限制并非绝对,毕竟苏军当年针对二战中泥泞季的问题,在冷战时期着重提高了履带式车辆的装备比例,其各种轮式和履带式车辆都考虑了泥泞环境下行动的需求,因此虽然泥泞季中要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可能性较小,但如果是争夺一些纵深较浅的要点目标,以苏式车辆武装起来的俄乌双方(当然乌克兰现在手头的车辆已经是以西方式为主,这个能力可能较差)都是有这个能力的,无非是后续要利用夺取要点后的震撼效应继续扩大胜利就很难了。
所以如果俄军在泥泞季到来前来不及夺取红军城,即使是突进到距离红军城附近,对于乌军来说,要仅仅依靠“泥将军”的威力挡住俄军的攻势也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作为乌克兰东部的重要公路交汇点,在泥泞季无法利用乡间土路进行大规模运输的情况下,这个对乌军后勤的打击反而会因为泥泞季的影响更为严重。
而且俄军也不仅仅在红军城进行进攻,向斯拉夫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库普扬斯克方向的进攻也未停滞。到这个泥泞季结束,俄军可能全线抵达奥斯基尔河边,并开始斯拉夫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堡垒地带的作战。
如果上述要点全部被俄军攻占,那么乌克兰的战线会退到哪里就很难说了,因为过去十年来,乌克兰全力经营的堡垒地带已经基本上丢了,后面乌军将会更加困难。
甚至在哈尔科夫北方现在的接触线上,俄军也在乌军抽调部分兵力后得以推进,尽管看起来进展不大,对于哈尔科夫境内的作战来看,从北边打下来的危险远大于强渡奥斯基尔河,乌军在库尔斯克进行反击的部分原因也是要破坏俄军的部署,避免俄军将大兵力投入到这一战线。但现在乌军似乎有点本末倒置,对库尔斯克作战的重视程度高于了对这一线的重视。
乌军轮式机动部队的作战能力严重不足,使得他们只能绕过俄军设防的要地
尽管俄军的兵力也不足以在哈尔科夫北方战线上取得巨大突破,但形势是会发生变化的,尤其是如果东部前线取得成功,那么俄军下一步的目标会不会放在这里可就难说了。
所以总体来说,乌军的库尔斯克行动现在看来应该说是归于昏招,西尔斯基在拆东墙补西墙维持战线的战术能力也许确实可圈可点,但这本身就是在乌克兰最高决策层昏了头的大前提下进行的。当然在全世界几十年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代,具备如此战术能力确实也可说是步入名将行列了,但终究还是因为种种限制,最终的实际意义也就那么回事了。
其实之前一年多时间里,俄乌漫长的北方边境上战事较少,也是因为双方都有着兵力不足的困扰,要在对手集中力量攻击一个方向的前提下,手里还掌握足够在另一个方向上展开大规模行动的兵力,在不影响关键方向的前提下还能在另一个方向上打得有声有色,以目前双方的兵力密度来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我们之前看到的情况,也就是双方都将兵力投入到乌克兰东部堡垒区绞肉机里面。在哈尔科夫北方、库尔斯克方向上的作战本来应该只是局部性的牵制行动,双方师出同门的军事将领们应该都清楚这件事,但库尔斯克演变成了如今这种情况,应该说这责任也只能归结于乌克兰最高决策层的昏头上了。
回顾库尔斯克方向上乌军的进攻行动,个人觉得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几个点。
首先,机动作战不单纯等于机动,你得有作战能力,才能谈得上有效的机动,单纯的绕过要点,避免战斗,进行灵活穿插,在当年法国人的“薮猫行动”这种事实上就是一次剿匪作战的行动中,或许可以发挥奇效,但想要在俄军身上复制这一套,结果就是如今这种情况。
由于轻装穿插部队本身火力、装甲兵力上的严重不足,其大胆穿插只能做到“插旗”,一旦遇到对手收缩到关键要点的情况,这种穿插很难打出理想的效果,只能等待后续速度没有那么快的部队上来,最后就出现了如今这种,在地图上开疆拓土看来很好看,但实际上没有有效夺取任何关键目标,反而陷入困境之中。
乌军的穿插部队往往是乘坐西方制造的轮式车辆机动的轻装部队,实际作战能力很差,一旦正经停下来进行正面对抗,其实际作战能力也就和俄军的FSB边防部队或者“填线”征兵部队半斤八两,缺乏实施真正突破所需要的火力。
结果他们的大部分行动都只能演变成“插旗”显示胜利,并不能真正实现有效占领,一旦对手反扑,就只能赶紧“转进”。
乌军使用卡车拖曳的方式快速前运重型装备,但这显然无法跟上轻装部队的步伐
而且现代的机动作战必须强调在机动中也能作战,不能说你只具备乘车机动、下车作战的能力就可以了。乌克兰现在就是这样,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对手较强的火力打击能力面前,就如同插标卖首。
当年也门和利比亚之间的“丰田战争”中,大家往往“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自动忽略了乘坐丰田皮卡的也门军队被利比亚米-24直升机打成一团团火球的惨状,只记住了失去步兵掩护,无法机动的利比亚装甲部队被也门人围攻。
如今在库尔斯克,西方媒体的偏向性报道也让一些人只看到乌军“攻城略地 ”,和在一些小规模伏击战中击败俄军的画面,却忽略了那些乌军车队被地雷、直升机、火炮打得遍地残骸的惨状。
实际上,一支真正按照机动作战理论行动的部队本不该如此,它应该具备很强的机动中作战的能力,通过不停歇的机动避免遭到对手的火力打击,同时通过能够在机动中发扬火力的轻型机械化部队,对敌人防御虚弱的位置进行沉重的打击。这与我们在库尔斯克看到的完全是两码事。
其次,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比历史上更加重要,乌军这次行动中,出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就是前线的作战部队在进行数天的战斗,哪怕并非高强度战斗之后,就要退下来进行休整,尽管其没有损失太多人员装备。但据乌克兰社交媒体上乌军士兵的说法,一些部队在一周多时间后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甚至前线的士兵不得不去树林里挖蘑菇充饥。
这表明乌军的后勤基本上和朝鲜战争中我军第四、第五次战役一样,是“礼拜攻势”,也就是依靠部队自身携带的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进行战斗,在主要后勤中心苏梅被反复轰炸,进入俄境内后的运输补给也遭到打击的情况下,后面的补给基本上是杯水车薪。所以部队在战斗一周左右后,只能退出战斗回到后方地域才能得到补给。
而此时要维持前线继续作战,就只能让另一支部队上去,这支部队也只能依靠自身携带的弹药物资进行短时间战斗,然后也会失去战斗力,不得不再次轮换。
面对俄军设防区域乌军仍然需要动用重型装备,但攻坚显然也并不顺利
在这种情况下,乌军想要长驱直入,或者实质性的扩大控制区,都是基本不可能的。
乌军在国内防御作战中,除了可以依靠自身的卡车补给,还有很大一部分仍然和十年前那场战争一样,要依靠动员国内的各种民间力量进行“志愿者”补给。这种化整为零的小规模运输,至少在给前线部队运送粮食和轻武器弹药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效果。但进入俄罗斯境内后,这种补给能力下降就非常严重了。
当年抗美援朝时期,我军入朝作战伤亡之中很大比例都是随部队共同行动的“军工”,这里面主要是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后送伤员的支援人员,他们虽然并不是志愿军的正式战士,但也是在我军组织下共同行动的,而且也有志愿军部队为他们提供掩护。这与乌克兰这种政府基本不管,从物资筹集到前送交通全部要依靠民间组织自己解决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乌克兰这种方式在自己国内作战时尚可堪一用,但一旦战线推进到敌方土地上,就很难发挥作用了。
出现这种“志愿者”的情况,背后显示的是乌军自身后勤保障力量的严重不足。如果说俄军用的是一部锈掉了的苏联时代的后勤机器,那么乌克兰这就已经直接退化到手工时代了,其保障部队作战的能力是很弱的,这也导致了他们的进攻后续乏力,看起来投入的兵力远多于防御的俄军,但却无法取得有效突破。
第三,机动部队应该是具备强大信息化能力和火力打击能力的强大作战部队,本质上是依托强大的工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组织起来的新型军队,其打击能力和攻击能量不应该比重装部队弱。这是很多人,尤其是西方国家军事理论认识上的缺陷,也许是由于常年治安战面对弱敌的原因,西方国家军事理论中过于强调机动能力,而愿意接受机动作战部队的作战能力次于重型部队。
发起大规模进攻而后勤供应无法跟随部队向前扩展,结果非常残酷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实际上美国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美军对于步兵旅级战斗队和斯特瑞克旅级战斗队作战能力,尤其是火力不足是有足够认识的,至少他们的理论界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这几年美军一直在试图弥补,包括M10“布克”轻型坦克装备给IBCT,为斯特瑞克旅配备IM-SHORAD野战防空系统,为新型斯特瑞克加装带30毫米炮和“标枪”的无人炮塔,包括他们给步兵旅级战斗队研制的新型轻型运输车辆,也提出了要开发安装30毫米炮遥控武器站型号以加强机动作战和战斗侦察能力的要求,这些措施都明显体现出了美军至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开始面对这个问题。
而对于轻装部队来说,如何获得更强的火力,从技术上来说是个难题,因为传统的身管火炮、反坦克导弹,以及各种步兵武器,都存在着一个火力强=重量大的问题。所以近年来无人机、巡飞弹成为了加强轻装部队作战能力的一条捷径。
但是从目前俄乌战场的情况来看,简单用商用四轴无人机改装的巡飞弹武器很可能不是未来的主流,因为这种无人机虽然在俄乌这种对抗技术迭代相对缓慢的环境下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即使俄罗斯在这一领域技术实力并不是特别强大,但往往也能进行有效反制,很难想象未来真正理想的机动部队要用这样一种可靠性难以保障的武器进行作战。
所以真正的军用小型高性能巡飞弹药仍然是未来轻装机动部队最重要的武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从历史来看,机动作战的发展史可以说随着技术演变不断的演进,有的时候机动大于火力,有的时候火力大于机动,一路发展到今天,除了传统的火力和机动的关系,又出现了信息化的新维度,机动部队能否凭借信息优势重新成为现代军队的主流,这是着眼于未来战场的国家必须认识清楚的问题。
因为信息化能力并不等于给部队计算机和电台,信息化系统之间的差距不比传统武器系统之间的差距来的小,乌克兰在库尔斯克机动作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值得仍然把机动作战视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各国必须认真研究的新鲜课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网友看法
1、网友罗宾百物推荐:这是自入虎口的自残行为!!!
2、网友Snow博士:后勤怎么办?
3、网友父女佛系关注:以卵击石,不自量力,形象地描绘了乌克兰力量对抗大熊那悬殊的对抗。在复杂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各国应认清自身实力,避免无谋的挑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智慧在于量力而行,寻求合作与共赢,而非盲目对抗。合作共赢!
4、网友坦克T90: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5、网友秀全湖畔木棉花:库尔斯克地区就是个坑,乌军来多少坑多少!
6、网友爱生活的周佳怡:乌克兰为何还要向其他两个区扩张,太贪了吧
7、网友自强不息河流zG:期待俄罗斯尽快打赢这场战争。
8、网友空的文件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乌克兰主动伸了一个中指给俄罗斯,中指也是指嘛,就看俄罗斯还有没有这个能力了
9、网友老王的退休日常生活:乌克兰就是下了一盘臭棋。
10、网友奔跑的老赵:我懒得看小编的文章。我知道我多看一篇这样的文章就被多夹头一次,就会降低我的智商。这些所谓作者,不是为了给我提供有用信息,是未了夹我的头,为了让我失去思考的能力。
11、网友东吴666:俄罗斯还有脸吗?可借小编的脸。
12、网友勤奋小飞哥:乌克兰牛逼,占领快一个月了,必胜[赞][赞][赞]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