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隔44年
再次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
再有几天就是国庆节了,万万没想到,火箭军给国庆来了个大献礼!
9月25日8时44分,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枚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般人可能意识不到,这次洲际导弹的试验的重大意义,这么说吧,这是中国在1980年之后,时隔44年,再次向太平洋进行超远距离发射洲际导弹!
那么问题来了,以往的洲际导弹发射不都是在境内搞的吗?为什么这次要往太平洋打?
咱们都知道,洲际导弹,是一个国家核威慑体系中最最最重要的载具之一,也一直是各个核国家研发的重点。
但是,洲际导弹的射程非常远,动辄1万公里以上,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辽阔的国土,来试验洲际导弹。哪怕苏联那么大领土,面对射程1.6万公里的R-36M/M2“撒旦”弹道导弹,也是力不从心。
那么,我造出一枚洲际导弹,如何在国土面积不够的情况下(比如朝鲜这种小国),来试验其能否打1万公里呢?
其实呢?也是有办法的。
咱们都知道,洲际导弹是弹道导弹的一种,之所以叫弹道导弹,就是因为其除了加速阶段之外,其他阶段基本上都是依靠惯性飞行。
这个过程,就好比我们往远处扔石头一样。
那么,在扔石头范围不够的情况下,我们明明能扔10米,但是必须扔到5米的范围内,怎么实现呢?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减小扔出去的力,也就是推力调节。
第二种办法,增大仰角,也就是高抛弹道。
弹道导弹的推力调节可不像我们扔石头那样简单。对液体导弹来说,一般是通过开关燃料阀,调整进入燃烧室的氧化剂和燃烧剂的流量,来实现推力的调整。
而固体导弹就比较麻烦了,因为火箭燃料柱在生产时,就已经按照弹道需要刻画成不同的曲线内径,一旦点燃,就只能等着燃料燃烧殆尽,所以靠调节燃料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只能打开燃烧室预设开口,降低燃烧室内压力,或者用反向喷管,来减小推力,实现射程调节。
然后,根据导弹在各个高度的发动机推力曲线数据,就能计算出,如果不减小发动机推力数据,导弹能实现的最大射程了。
而高抛弹道就没有这么麻烦了,通过调节主动段飞行方向,让导弹一直往高处飞,把燃料都消耗在上升段,就可以实现降低射程的目的了。
这就像迫击炮射击,超过45度之后,仰角越高,射程越近一样。
同样,根据数据计算,也能得到导弹的实际飞行距离。
这个方案因为比较简单,所以基本上所有搞弹道导弹的国家都用过,比如美国陆基的民兵、海基的三叉戟,以及中国的东风5和巨浪2。
中国在研发东风5洲际导弹的时候,初始设计的射程为12000公里,但中国的国土从最东到最西,最远也不过6500公里,根本不够全射程试验的,所以在研发前期,采用的都是从东往西部靶场发射的方式进行高抛弹道试验。
后续的一系列导弹试验,也同样是高抛弹道,陆基是从太原酒泉发射打罗布泊,或者从新疆往南海打,海基是从渤海打到罗布泊附近,距离2000-3000公里。
朝鲜的情况和中国差不多,2022年3月24日的洲际导弹试验中,朝鲜“火星”17导弹飞了1090公里,但飞行高度却达到了6248公里(一般的洲际导弹飞行高度在200千米到1000千米之间)。
搞这种缩短射程的试验的好处,就是组织简单。
射程缩短后,可以把落点安排在境内或者近海,省得邻国的叽叽歪歪,也不用在现场安排特别复杂的安保措施,就算打偏一点,问题也不算太大。
而如果要搞全射程试验呢?那就复杂了。因为国土不够,就必然要往公海去打,要给周边国家提前通报,还要派遣舰队去预定落点守着,防止弹头被打捞走。
1980年的时候,中国东风5导弹进行第一次全射程试射,为了保证这次试射,中国凑了一支由18艘舰船组成的舰队负责回收数据舱。饶是如此,还出现了美国和澳大利亚军舰企图抢走数据仓的事件,最后被中国阻拦后,美国不甘之下还打捞了一桶被染料浸染的绿色海水。
所以说,全射程实验对一些海军实力弱的国家来说,泄密的风险非常大。
但是,全射程试验虽然麻烦,但同样好处多多。
一方面,是可以检验导弹的远距离飞行性能和零部件的可靠性,特别是检验导弹在飞出测控区的情况下,能否正常飞行且准确命中目标。
另一方面,相比那种射程缩水的试验,全射程试验的威慑能力足够强。
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搞了不少全射程试验或者准全射程试验。
比如美国的陆基洲际导弹,一般是从本土内华达射向太平洋中部的夸贾林环礁靶场,直线距离约为9000公里,而海基大多是从加州海域打击夸贾林环礁靶场,射程约为7000公里,都基本上算是准全射程试验了。
而苏联呢?陆基一般是从普列谢茨克打击远东的勘察加半岛或者现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海基导弹则是从巴伦支海发射打击勘察加,虽然距离近了点,但核潜艇可以前出,覆盖美国本土没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这次是在搞什么洲际导弹试验呢?是传说中的东风51吗?
其实吧,这次大概率不是试验什么新型号,而是一次“值班拉动”。
咱们都知道,无论美俄,都有若干支24小时待命的核导弹部队,这就是所谓的“战备值班”,确保一声令下,导弹马上能发射。
以美国为例,美国本土空军部队配备450枚民兵3洲际导弹,分别部署于怀俄明、北达科他和蒙大拿三个州的对应联队。每一发民兵3都有其自己的发射井,由若干个发射控制中心来控制,一旦这些发射中心接到发射命令,在10分钟内,就能完成所有导弹的发射。
海基也差不多,美国海基核力量平均每天有432枚弹头处于值班状态,总当量为1.12亿吨。再加上陆基的核导弹,值班状态的弹头总数为873枚,总当量为2.44亿吨。
那么,这些值班弹的保养维护情况如何?(毕竟这些弹都几十年了)值班人员有没有擅离职守?指挥通讯系统是否畅通?其实谁心里都没底。
所以,美俄都有不定期进行“值班拉动”的制度,时不时地打一发,检验“战略导弹系统的备战可靠程度”。
事实证明,这一“值班拉动”,还真能检验出问题。
今年9月,俄罗斯在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了一枚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但是根据路透社和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导弹发生故障,并在发射井内爆炸。卫星图像显示,俄罗斯发射井出现一个约60米宽的弹坑,而两周前同一地点的卫星图像则未见该弹坑。
而中国呢?虽然也有导弹旅战备值班任务,但为了避免国际炒作,一般不进行这种全射程的“值班拉动”,只会在境内搞一些高抛弹道段射程试射,打一些“沙漠中的航母”之类的目标。
▲中国某地会移动的航母靶标
不过这次,和以往完全不用,从新闻公告就能看出很多端倪。
“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此次导弹发射,是年度军事训练例行性安排,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发射主体是谁?是火箭军,而不是航天X院,而且强调是“年度军事训练例行性安排”,这说明这枚导弹已经是定型型号,而不是实验型号。
发射目标在哪?太平洋海域,显然这是一次全射程的试射,我们拿地图量一下就会发现,如果是南太平洋海域的话,射程已经接近12000公里了,换言之,更接近实战弹道。
▲1980年发射东风5时的弹道
载荷是什么?是模拟弹头,而不是1980年时候的数据仓,过去需要捞,这次可能不用捞了。
更关键的是,这次和1980年那次遮遮掩掩的“运载火箭试验”不同,竟然挑明了是“洲际导弹”!我摊牌了,不装了!
那么,中国为什么突然搞这一次全射程试射呢?
第一个可能,很简单,就是核威慑。
虽然这次发射是“例行”的,但这么长时间没搞,突然来了一次,显然不简单。
2022年年初,中、俄、美、英、法五个核武器国家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强调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承诺核武器互不瞄准。
但是吧,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世界烽烟四起,特别是因为美国大选临近而连带产生的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增多,那么为了震慑某些冒险主义,就必须展示自己的核能力。
毕竟,和平,不能寄希望于对方不开枪,而是建立在相互摧毁基础上的。
现在,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说是不针对任何国家,但周边国家,看到中国洲际导弹落到家门口,哪个不肝颤?
第二个可能,显示中国火箭军的战备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至今,五常中的四常都已经搞了自己的洲际导弹试射了。
其中,英国试射“三叉戟”-Ⅱ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失败。
俄罗斯试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导弹在发射井爆炸,失败。
法国试射M-51.3潜射洲际导弹,成功。
美国试射民兵3导弹,一级主动段出现故障,偏离预定弹道后在空中自毁,失败。
现在压力给到了中国,中国能否成功?
结果,中国火箭军以一次完美的试射,打消了社会上的所有质疑,毕竟这次属于战备状态的全射程试射,从技术水平和实战性角度来说,都是最高的,充分显示了中国火箭军的战备能力。
网友看法
1、网友清爽小红花UQ:怪不得我买的太平洋没有涨停,原来被炸了[捂脸]
2、网友自知次元:内容没看,是31AG
3、网友澎湃海洋蓝旗鱼:不往太平洋打,往哪打
4、网友广东小罗非杀手健哥:射程范围,很大啊
5、网友王子7531595:东风31AG
6、网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帝家在太平洋
7、网友雪拥边关:向东是大海![赞][呲牙]
8、网友南沙大佬:洲际导弹都让老美闭嘴了!湾湾还不明白早回归大陆的人!等着受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