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们选择在这一天带他回家,让他这一生得以圆满。”李政道长子李中清说。
今天(11月24日)上午,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骨灰归葬苏州,与他一生的挚爱——夫人秦惠䇹永远地相伴在这片美丽的桑梓之地。
与此同时,“格物政道 赓续荣光”致敬李政道先生活动在苏州大学举行。记者专访了李中清先生,一起来听他眼中的父亲。
李中清
“因为自己淋过雨,就一直想要给别人打伞。父亲的经历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一生纯粹。”
Q:李政道先生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他积极投身教育发展,培养下一代的学者,并促进各国之间的科学合作。比如,由他推动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类研究生项目、上海交大的研究所等等,都培养了很多院士,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
A:父亲在1979年创立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组织美国著名大学在常规的研究生招收计划之外,在中国联合招考研究生,由美国大学出全额奖学金,学生学成后回中国。10年间,一共培养出了近1000名研究生。仅此一项,每年父亲就要花10万美金。
当时没有电子邮件,所有的申请都是他亲自写信寄送至各学校,而且每一封信都附有学生的全面材料,包括考试成绩、面试结论、履历等。
但是父亲做这些事情从来不告诉我们。开始我是不怎么清楚的,只知道他很忙碌。后来,他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我母亲和我就一起上,妈妈负责装信封、贴邮票等杂事,父亲和他的助手,还有我负责到附近的邮筒去邮寄。这些信多得把邮筒都堵上了,遭到了邮局的抗议,我就只好推着装满信件的小车到较远的邮局去寄。
30年过去了,当年优秀的CUSPEA学子很多就职于海内外知名大学,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学术领军人。这个项目培养出了中国物理学界的半壁江山。
“格物政道 赓续荣光”致敬李政道先生活动现场
Q: 在苏州,他还设立了“李政道奖学金”,自1985年设立至2015年停发,“李政道奖学金”共颁发了30届,不仅给年轻的学子指引了方向,同样也见证了国内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您看来,他为何会如此关注教育事业?
A: 我们如何多去理解父亲,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不光是他做的事情比一般人多,更要去理解为什么。
很多物理学者都只做学问,可是他培养的人除了做纯学问,很多人也受他影响。他最大的成就不一定在物理研究上,而是在人才培养上。这些事没人请他去做,他也要花费很多时间,他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这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他小学没有毕业,但痴迷物理,不愿意放弃学习。1946年,年仅20岁就在吴大猷教授的推荐下,前往美国芝加哥留学深造。他19岁离开大学,23岁才得了学位。从1941年日本人进驻上海到1950年,他才读博士,他的整个学习生活都因为各种原因,不那么正常。
但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从来不流于表面,他所说的和他所做的基本上是一样的。
父亲小时候,外号是小糊涂。我记得他说过,他小时候读《西游记》,里面说“人是飞过来飞过去的”,所以他小时候经常会爬到山头上来跳,看看对不对。他自己对成绩唯一的要求就是保证成绩在80分以上,不挨训。只有他喜欢的东西,他才考90分。
他一辈子好几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就是因为他的脑子,所以他能从没有什么教育机会的人变成大学生,到研究生再到有工作等等,都是靠他的热爱。
因为这些经历,他就想给那些有才能但因为各种原因耽误的孩子一个机会。他发起成立了少年班,把国内好多学生送到国外去读博士,包括后来在苏州中学设立的奖学金。
第二个就是他的价值观。他做这些从来不是为他本人,而是跟他的价值观有关,他不会有什么比较复杂、特殊的想法。他一直觉得自己运气不错,社会待他不薄,只要有机会,他很乐意为中国出力,尤其是提携年轻人。
“格物政道 赓续荣光”致敬李政道先生活动现场
Q: 自1972年首次回国访问开始,到2010年最后一次回国,李政道先生38年间回国49次,怀着炽热的祖国情和浓烈的报国愿,为中国科技进步奔走。他做了哪些事?
A: 那是很难数得清楚了,我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学,只记得父亲很忙,他确实做了很多事情。比方说,80年代中期,在父亲的积极倡导和建议下,中国正式创立了博士后制度,有效推动国家急需高级科研人才培养等等。
Q: 您是否还记得1972年,李政道先生第一次回国访问时的事情?
A: 1972年,他和妈妈两个人回来后,就一直是我妈妈陪着我和弟弟,就感觉他一直很忙,很少能见到他。弟弟当时还在上中学。后来几个月后,父亲就说要成立少年班。
“父亲一直说自己是真正的苏州人,把苏州放在心上”
Q: 对于海外游子来说,最思念的莫过于祖辈生活过的那片土地。李政道先生祖籍苏州,这里不仅是李政道祖辈的故乡,也是他读书成长的地方。在您的成长过程中,或者家庭生活中,李政道先生是不是很重视中国文化的教育?他会主动提起家乡吗?
A:我记得当时爸爸跟我们讲苏州的事情,像中国的科举。他说,苏州的科举很兴盛,人人都表现不俗,还让我去查阅书籍进行了解。从明朝开始,苏州的状元可能就是全国最高。他就强调,我们是苏州人,这是我们的骄傲。那个时候还流行把状元的名字刻在碑文上,以示尊重。
我们在“餐桌时间”上会经常讨论中国文化。但我们不太讲很抽象的,比如儒家文化什么的,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美术、历史等一直很感兴趣,家里收藏着几百件古董。在我15岁住校之前,每个月全家要上博物馆,看艺术展。他觉得美术和真理一个抓牢直觉,一个抓牢理性,异曲同工。
Q: 像您说的李政道先生除了痴迷于科学,同样喜爱艺术,他跟苏绣、国画、书法等,有着很深的渊源。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些相关的故事?
A: 退休后,父亲还会花时间研究新的方程式,并且翻阅以前解决过的计算问题的笔记本,查看他为学生、研究生编写的问题集。
不过,大部分时间,他会越来越多地通过绘画和艺术来记录他周围的世界。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速写本和几支彩色笔,以便捕捉到一棵萌芽的树、扑腾的鸟儿、水面上反射的阳光以及天空和相邻大海略有不同的蓝色,那是他捕捉视觉记忆的方式。父亲对自然和美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激发了他在物理学上的创造力,他经常会为妈妈画一些她所到访过的景点的风景画。妈妈去世后,他还会为家里的其他人画画。
Q: 8月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上,您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早在20几年前,李政道先生就在苏州东山选中了一块墓地,希望能够落叶归根。在您看来,对于苏州,李政道先生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A: 父亲一直说把苏州当他的家乡,把苏州放在心上。虽然他19岁就离开了这里。在国内的很多时间,也不在苏州,而在上海。他一直到临死,都说他是真正的苏州人。
生命的最后阶段,爸爸还会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尽管这个时候只有家人在身边,但我想,父亲这句话既是说给我,更是说给他多年来的各位老师、同道、朋友、永远的科学和祖国。他还反复地说他多么爱我们,也越来越多地谈到与母亲团聚和回家的愿望。如今,父亲和母亲达成心愿了。
他生前也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再回来看看。他原本还计划99岁时在国内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其中一部分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现在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了。不过,从2024年11月24日开始到2025年11月24号,为父亲举办的百岁诞辰系列纪念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李中清
“不论是爱国爱家,还是热爱科学教育事业,父亲基本上就是一个模板。”
Q: 从家人的角度来看,李政道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您觉得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些小事能去体现他的精神力量?未来,又怎样去继承的遗愿,继续推动国际合作,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A:不论是爱国还是爱家,热爱科学事业,父亲基本上就是一个模板。他从来不是为了钱才做学问,是一个很纯粹的人,所以才能出成就。
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就很自然的去模仿他。但因为我们的能力跟他的能力不一样,我们的规模不会像他那样,能做很多超过想象的东西,但我们一直很积极的去做。
像我弟弟他是在学校教化学,一有机会他也会到各地去讲各种公开课,培养更多的学生。而且他也尽己所能,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也是教历史,会尽己所能多输出一些能量。但事实上,我们到南京香港去担任客座教授也好,讲课也好,其实这些都是爸爸曾经做过的事情,有的时候还会帮助一些有特别需求的孩子。比如说,在美国有的孩子需要补充学习中文。我就提供这些服务。孩子们早晨7:30来,我们开课一个小时,我去上班也不受影响。后来,我还找到外面的基金来支持这个课后辅导项目。一点一滴积累后,还对当地教育模式的改变起到了作用。
这次回来也打算跟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科协,一起研究怎么样为苏州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尽点力。
编辑:小任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