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韩浩月看来,今日琼瑶最终的选择其实践行了她一以贯之的生命观。正如其在最后一封留给世人的书信中所写,是“尽力燃烧过后的翩然”。而“翩然”离去的她,已然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小说仍在漫长的时间里,参与到了一代代人的情感生活。”
琼瑶留下的遗书。
新京报:影响一代人的作家琼瑶于12月4日下午在家中离世。听闻这一突然的消息你有怎样的感受?
韩浩月:确实令人吃惊。高龄的人自杀本身可能就让人难以接受,因为高龄之人通常会对生命有更通透的看法。琼瑶作为一个如此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做了这一选择肯定会引发非常多的讨论。不过据说琼瑶此前就曾表达过这样的观念,年迈之时仍希望维持生命的尊严,不插管、不抢救、不住院。当时甚至有不少声音认为这样的表达有些“矫情”。而今天琼瑶最终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某种意义上,其实是践行了她的生命观——“自主、自在、自由地‘飞翔’”。
新京报:我们几乎可以说,琼瑶是一整个年代的符号。可否谈谈她的作品带给你怎样的影响?
韩浩月:毫无疑问她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是70后这代人的集体记忆。我还记得上初中时就经常藏她的书放在桌洞里读,她的文字深深影响了青春时的我对爱情的看法,对婚姻生活的想象,这些回想起来其实都是被琼瑶塑造的。
我最早读她的《窗外》《几度夕阳红》非常着迷,她用一种极其浪漫的写法塑造了和实际生活有所脱离、但又让人忍不住相信确实会发生的爱情故事。虽然90年代末,琼瑶的小说也曾遭到过批评和质疑,被认为“有毒”,但到了《还珠格格》播出以后,人们又重新发现了她作品中的纯真、极致的浪漫以及浪漫之后生活如何落地的表达。这部分还是相当有价值的,尤其是随着现实世界中人与人日渐疏离,缺乏真正触达心灵的亲密连接时,琼瑶打造的情感世界其实是比较贴合国人传统的情感模式的。
新京报:你提到琼瑶对70后一代的影响尤其深。当时,为什么会是“琼瑶”?
韩浩月:琼瑶真正进入内地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且是伴随着各种文艺潮流一起涌入,包括西方的哲学与文学,港台音乐。那一代人渴望接受外界的信息,渴望融合。而琼瑶无疑是整个大潮流的一部分,她和当时的流行态势是非常匹配的。在琼瑶进入之前,我们对私人化的感情生活其实是缺乏了解人,年轻人不知道怎么去谈恋爱,从内地作家的作品中也读不到轻盈浪漫的情愫,这时琼瑶的文字带来的是一种难得的“清新”。她让人觉得爱情没有那么沉重,也不用负那么多责任,只是纯粹的喜欢,这在当时是耳目一新的。
说起70后一代人的爱情观,我们几乎同时会想到两个人——金庸与琼瑶。金庸笔下武侠世界的爱情是从男性视角出发的,而与之相对,琼瑶描绘的爱情则完全是女性视角的。两个视角影响下,金庸塑造女性角色时还是相对以俯视来写,而琼瑶更追求女性在情感生活中的平等,虽然文本情节上女性角色有时也会显得“卑微”,但背后整体的价值追求是和男性在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中是“棋逢对手”的,包括女性主动去表白,在情感关系中袒露自己的观点等。女性不是附属的。而且我们还会发现,琼瑶作品中的女性是可以“塑造”男主角的。
新京报:这些年,关于琼瑶作品的讨论也变得更多元。人们会开始重新审视琼瑶作品中的“浪漫爱”叙事。你会怎么看这背后讨论视角的调整?
韩浩月:我觉得《还珠格格》的走红至少说明,80后和90后一代还是能被琼瑶打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琼瑶是罕见的能同时在两个时代掀起热度的作家。时隔20余年,她的文字似乎依然能触动人们的内心。不过我也观察到,再年轻些的读者对琼瑶的作品会相对有些“距离”,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时代背景太不一样了。但即便这其中出现断裂,我们也不能否定琼瑶作品的价值。她的小说仍在漫长的时间里,参与到了一代代人的情感生活当中。
采写/申璐
编辑/张婷
校对/柳宝庆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