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敦

学者分享来自慕安会的现场感受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4-11-22 15:28 阅读

广受关注的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本月18日在德国慕尼黑市落下帷幕。笔者作为观察员参加此次会议,有机会现场体验国际局势的一线讨论,了解国外对中国的看法和期待,当然也有误解和曲解。与各国人士交流讨论,印象很深,简述几条与读者分享。

一,“脱钩断链”的说法遭质疑。

在慕安会上的广泛接触中,我注意到,与中国脱钩断链的想法已经开始没有市场,受到了普遍质疑。

一位欧洲外交关系智库负责人说,“脱钩断链”的策略不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因为“脱钩”根本做不到。目前强调“去风险”,但又不知道哪里是边界。他认为,经济关系多元化才是正确的政策选择,但具体怎么做,之后对欧美国家而言也是个问题。

一位欧洲零售行业代表甚至说,“脱钩”是很愚蠢的想法,离开中国商品,欧洲的零售业难以想象。包括美国智库人士也担忧地介绍,负责安全的部门决策者出于职业本能在不断努力把“小院”扩大,把“高墙”垒得更高,这就是实际上与中国脱钩断链,是地缘政治分裂,对全球安全很不利,对西方国家也不利,尤其是对外贸占经济比重很大的德国。德国一位政党负责人、联邦议员认为,如果真要与中国脱钩,很多东西就要变得昂贵起来,德国就要增加财政投入,民众要付出很大代价,而当前需要钱的地方很多,脱钩是不可能的。一位媒体人士说,没有哪位思维正常的人不愿享受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

总的看,在慕安会上明显感受到,大家对经贸关系过度安全化很担心,非安全领域的人士更是如此。可以说,过去几年美国推动的“脱钩断链”的做法没有成功,而且,这个说法也已经不受欢迎,起码在非安全部门的人士中已是共识。

二,中国声音受期待和尊重。

我注意到,王毅外长发表演讲时,会场内座无虚席,这与接下来美国、印度和德国外长同台演讲讨论时仍有一些座位空着,而且还仍有人不断离场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听完两场演讲和讨论后,我快速地问了一下周围不同国家的人士,听到的评价是,王毅部长的讲话传递了令人鼓舞的信号,充满自信,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进了对中国的战略意图、现实发展和推进全球治理的决心和行动的了解,诸如对大国关系、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议题的主张、已经及继续推动的工作。

一位欧洲智库人士表示,大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具有破坏性,是当今世界不稳定不安全的主要问题,王毅部长在演讲中首先就指出,大国竞争不应该是时代的特征,大国对国际安全负有更大的责任。这一点指出了当前世界形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欧洲人士说,很担心受到中美对抗的冲击,实际上已经受到冲击,比如美国政府向欧洲企业施压,停止向中国提供芯片制造设备,甚至终止一些领域的合作等,这让欧洲成了美国政府决策的接受者(decision taker),影响了欧盟成员国和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欧盟的决策规则,因为对外贸易是欧盟权限范围,美国政府这种“越顶干预”的做法使欧洲企业担心,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头上,这导致在对华合作选择时需要顾及美国因素,明显能感受到欧洲对美国这种做法的不满。

另一位非洲女士表示,很高兴王毅部长强调中非关系。她说,非洲和中国的交往合作是双赢的,不是慕安会报告所担忧的“双输”,中国是非洲外交值得信任的互动伙伴。非洲不需要别人告诉我们什么是更好的,非洲该往哪个方向走,甚至还要告诉我们是谁。对非洲而言,不管你是谁,从哪里来,是来自北方或是其他地方,只要能帮助非洲发展,就是非洲伙伴。非洲不愿做大国竞争的争夺对象,不应让非洲做出这样的选择。

三,由美国推动的全球地缘政治分裂在加深。

美欧加速推行集团政治,希望通过集体力量和对国际秩序控制强化它们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掌控。我注意到,即便是欧美政治人士使用“西方”这一概念的频次明显降低,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就明确说不喜欢这个概念。这透出对西方的不自信。与此同时,欧美强化“制度竞争”概念,把世界分成民主国家和所谓的修正主义国家阵营以及“全球南方”,自己想当然是正确的一方,对方则是世界秩序的威胁者,需要加以抗衡,特别是中国。为推广西方“制度竞争”话语权,欧美加大了对“全球南方”国家的舆论投入力度,把“全球南方”原本的发展概念转为地缘政治概念,使之成为制度竞争的场域。欧美这个做法受到非西方集团国家的与会人士,特别是非洲代表的普遍质疑,甚至拒绝。他们不愿参与西方集团推动的制度竞争,反对地缘政治分裂。

四,中国的发展模式,包括与非洲等区域合作互动的方式获得了非洲国家的普遍接受。

我注意到,当西方人士对中国的非洲政策说三道四时,就有非洲代表出来纠正,表示中国给了实在的帮助,是能够公平互动的伙伴。在慕安会上我感受到,中国的朋友很多,即便是在欧美国家的代表中,理解中国的人士也多了起来。一位多年研究中国环境政策的美国智库人士说,中国提出减碳计划时,他根本不相信能够实现,现在看来是他错了。他风趣地说,希望自己多些这样的错。科研合作方面也面对安全化的深度干扰,对此德国一些重要研究机构的领导人对笔者说,很担心安全化问题阻碍了德国科研的国际化质量,尽管对能够用于军事安全用途的技术需要严格管控,但不应泛安全化,事关气候变化技术、能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安全等都需要全球合作,与中国合作。

还有一点就是,慕安会的美国元素很大。一方面,美国代表很多,声音很响,很多大会、分会、边会是美国机构举办或主要参与的,很多活动上都有美国政要或前政要在场主持或演讲。我参与的一场关于大学角色的活动,就是由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主持掌控。有一个插曲颇值得玩味,我17日看到美军车队开过慕安会饭店附近时道路被封闭,被挡在路边的行人耸耸肩无奈地说:“哎,美国人”。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姜锋

网友看法

1、网友永恒的记忆鸿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网友DavidHu36:我觉得我国媒体应该更大规模的参与这类全球影响力巨大的论坛报道。各种类型的媒体包括自媒体,进行各种报道。压制或者说抢占提问席位。这方面也应该体现举国体制,国家补贴,占据言路,抢占西方媒体的提问席位。抢一定比不抢更有压制性,进攻比防守容易。压制西方媒体的发声机会,难道不是更好的有机会发出中国表达吗?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